13号凌晨小娃儿又开始哭闹,咋个抱哄都收不住,还伴有蜷腿捂肚子的动作,看起来肚子非常痛。附二院急诊挂号医生马上开b超,本来急诊有B超检查室,里面的医生非要说有一项b超检查必须要去门诊B超室预约检查,好在当时是早晨,跑门诊b超预约马上就排到号。后来b超医生说“肠套叠”三个字的时候,我脑子一下子懵了。回忆这几天,简直大意了。
10.11号,两天没有拉粑粑了,早上醒过来小娃大概五到十分钟就哭嚷一次,哄不住,持续半分钟到一分钟感觉他很痛,要用手捂肚子,蜷缩双腿。我们开始一直以为是很急的便秘,看哭得凶,就跟pp爸爸用开塞露帮他,确实拉了几坨很硬的粑粑出来。拉出来后他表现的要舒服一些,由于早上八点一直哭闹到十二点多,体力耗尽,直接睡着了。
15:00把他喊醒,精神状态良好没有异常,自己说饿了就往餐椅上爬,喂饭小半碗,吃完带着出门玩了。出门后大概三点半,又开始哭闹不停,看起来小人儿很痛苦。
我第一反应是便秘没有拉完,这次感觉比上午更难哄,疼痛发作间隔时间更短。平时打针,甚至摔流鼻血,一抱一哄马上收,这次一哭整个人痛的发抖直板,完全哄不住收不住,这个时候我心里其实有担心是否“肠套叠”。
这个名词新生儿妈妈们都不陌生,也是每次新生儿肠绞痛发作妈妈们最害怕担心的一种状况。记得pp那会儿肠绞痛严重,每次看一些腹痛的文章/处理,里面说到“肠套叠”都担心的不行。
肠套叠是儿童期早期特别是2岁以下婴幼儿中,最为常见的急腹症。典型表现是突发性、间歇性、严重的、进行性的绞痛,因为疼痛比较严重,宝宝会把腿蜷向肚子来缓解腹痛。
pp爸爸说“肠套叠”都说很严重是持续性的痛,我们这个间歇性发作,应该不是哦。现在回忆起他这句话只让妈妈更加坚定一点,遇事一定不能再听猪队友的。没有谁会比妈妈的观察更细心,直觉更敏锐。乳糖不耐受也是妈妈的直觉隐约怀疑并确诊。
当天晚上因为白天哭闹太久,能量耗尽七点多未进食未喝奶直接睡着。
10.12号,一早醒过来他就又嘻嘻哈哈没事人一样,能跑能跳能疯,看他这个情况,也就放松了警惕,加上最近爸爸妈妈工作上事情太多,外婆骨折后家里根本转不过来,医院看医生的计划。
12号晚上,照常去广场跟豆豆彤彤他们玩,疯得满场跑,回家洗澡喝奶,安心睡觉。
10.13号凌晨一点多,开始哭闹,再一次重复前天腹痛症状。间隔时间十五分钟,间隔期间能睡着,发作起来小身板打挺,随即去附二院急诊科。(我市附二院不能处理小儿肠套叠,小儿外科虽然迁移了部分到二院,肠套叠仍无法处置仍需要去一院,但儿科诊断一般都在附二院,后续的输液补液也只有在附二院,不可避免要多跑)
急诊医生听完描述迅速开了B超检查,这里发生了刚才说的小插曲,B超医生坚持说我们有一个B超项目只能去四楼预约做,附二院急诊在负一楼。我虽无语,但是也只能跑到四楼预约去了,等到我们时,四楼B超医生也说急诊是可以处理的,同时发现了肠套叠。等我们把所有不同地方的B超项目查完已经九点多。急诊医生都换班了,她直接告诉我们马上带孩子去华西一院,急诊处理,可能要灌肠,之后再根据就近原则选择输液补液。
9:30,我们着急忙慌赶往华西一院急诊科,分诊挂号排队,华西的急诊科太多急重症,门口外面全部是核酸检测排队的人,心里还是有一些害怕。
十一点接近十二点才叫到我们的号,此时距离他这次腹痛始发作已经十个小时。确诊肠套叠后,脑壳就一片空白,只晓得需要尽快处理,期间很多妈妈给我发来处理肠套叠比较关键的信息,非常感谢妈妈们的信息。稍微不那么慌张,当妈的不然只有心急又无可奈何。
华西的急诊医生照例不认可外院检查报告,要求再做B超,于是又花了半个多小时再做了当天的第n个B超,pp被探头触痛得哇哇尖叫,但是这些跟后来的水灌肠都比不了。
这次B超确认了肠套叠长度,急诊医生让儿外科医生过来会诊,我们等在外面。因为一上午折腾,哭累瘫了,这时候娃睡着了。大概十多二十分钟,来了一位男医生穿的好像是拖鞋带了一个盒子,上面写着小儿什么复位。他直接说不用手法复位,直接灌肠处理。我问是否可以尝试一下手法复位再灌肠,医生说他这个肠套叠有点长,不一定能复位还是需要灌肠。pp爸爸就让医生开单子吧,他签字我赶紧去缴费,缴费的时候显示左右。然后男医生带我们到急诊科抢救室旁边洗胃室,进去就是一个杂物间的感觉,简单交代了操作流程注意事项。一句话就是不要心软要死劲按住孩子,不然他更痛苦。灌肠前还在睡觉的pp
期间他说这两天处理了十多个肠套叠,感觉很累一句话不想多说。我们也就赶紧按医生指导的,按住还在睡觉的pp,开始操作。那个男医生开仪器,旁边一位超生医生一直拿探头放在套叠位置观察。现在回忆起来简直太痛苦了,耳朵里全是娃儿的痛哭惨叫,满眼惊恐,眼泪不停,板命一样嚎“妈妈不要!”“妈妈抱!”哭到声音嘶哑,肚子随着水压入被涨成球,他使出全身力气挣扎,妈妈和爸爸也使劲按住他的手脚。大概五分多钟,B超医生就说了一句“通了”,管子撤掉,小孩的哭声变轻,稳住了。我知道他不痛了。
回去的路上他开始手舞足蹈,看到挖挖机还要跟我们激动的指着。医院大概是下午一点半。
医生交代禁水禁食两天,医院补液准备灌肠前小pp
回到家他就睡了,妈妈因为把医生开的药丸弄掉了又跑回急诊一趟。
这一觉等他醒过来已经五点多,他想吃东西想喝水了。但是医嘱不能给吃的和水。
我们开始依然选择离家近的附二院,结果排队四十多号,估计输上液体要半夜了,护士站的人抱怨说,华西就是这样小儿肠套叠不能在一个地方处理,要来回跑多次,省医院就可以一次性处理输液搞定。
马上带娃去锦江妇幼保健院,结果他们那里夜班无法输液,再医院,仍然无法输液。于医院东区,终于开药输液上,看时间已经10点多了。
省医院的医生说成都能做肠套叠复位的好像医院本部,很多周围区县城市的孩子有这个问题也只能往这里送,不然就在当地做手术。
灌肠本来分水灌肠和空气灌肠,价格差别大,医生直接没给选,说的空气灌肠设备坏了,医院的医生跟我们开输液的时候也说了同样的空气灌肠设备坏了。
14号凌晨两点,液体快要输完,大人孩子精疲力尽。老母亲又开始纠结害怕肠套叠再复发的概率问题。
腹痛的情况真的要引起重视,两岁以下娃儿腹痛需要立即就医。现在回忆起来12号那天他表现正常应该是自己解套出来了。这次教训真的太惨痛,禁食禁水把娃儿饿得渴得哇哇哭,一直喊“要喝水嘛”“要吃米饭嘛吃小面包嘛”,医生说害怕弄成反复性肠套叠,严格按医嘱没有给食,只是少量给了水,每天去输液补液。
医生说肠套叠没有明确的原因,但是根据这几天pp排便情况来看,不消化的食物应该有很大关系,消化系统还没有健全。这段时间病例增多,跟国庆节大家出去各种吃东西可能也有关系。就这样折腾一周,加上外婆骨折失去重要人手,中年人的感觉一下子就深刻了。
最近跟人聊生孩子的问题,其实很简单,没有任何人会不爱自己的孩子,生娃的最大改变就是你从一个独立的人变成了妈妈,以前你只需要对自己负责,现在除了自己你还需要对你眼前的小东西所有吃喝拉撒全权负责。育儿路上各种怪兽频繁出现,继续不断升级打怪吧,加油皮皮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