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生理盐水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

超声引导下生理盐水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

(作者:医院超声科吴佳颖)

肠套叠是指一部分肠管及其系膜套入邻近的一段肠腔内。肠套叠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占婴幼儿肠梗阻首位。

按病因分为:原发性(占95%)和继发性(占5%,继发于肠管的器质性病变,包括梅克尔憩室、重复畸形、肠管息肉、腹型紫癜)。

按发生部位肠套叠分为:回结型、小肠型、.结肠型、回回结型。

肠套叠水灌肠复位术超声学特征及复位时的变化:在高频超声下观察复位时,随着注水量的增加和水压的升高,套叠肠管远端逐渐扩张,套入部肠管逐渐回缩、变短,套入区缩至回盲部,回盲部开放呈“蟹爪样”,液体进入小肠,小肠充盈呈蜂窝状,是肠套叠复位成功的标志。如同心圆征消失不彻底,液体未进入小肠,则表示复位失败。

本科室肠套叠水灌肠治疗病例:

患儿男,1岁4月。因“腹痛”就诊,术前超声探查,患儿右上腹可见“肠套叠”征象,范围约3.5*6.0*3.5cm,阑尾位于套口,管径约0.6cm,套叠区肠管不均匀增厚,最厚0.7cm。

(图1术前“肠套叠”征象)

患儿截石位,于肛门置入Foley管,在超声监视下灌入36°生理盐水:

(动图2灌入ml生理盐水后,套叠肠管远端扩张,套叠肠管未见明显缩短。)

(动图3灌入ml生理盐水后,套叠肠管明显缩短,套入区为回盲部。)

(图4灌入ml生理盐水后,肠套叠征象消失,回盲瓣开放,液体进入小肠。)

(图5液体进入小肠后,小肠充盈。)

液体经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及回盲部,到达套叠区,26分钟后肠套叠征象解除,液体进入小肠。手术顺利,术后患儿无特殊不适,患儿禁食一天,无腹痛无复套,后进食排便恢复正常。

超声引导下生理盐水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主要适用于回结型和回盲型(对梅克尔憩室、肠重复畸形等继发引起的肠套叠则不适宜)。该治疗方法是一种介入、无损伤性治疗手段,全治疗过程在超声监视下进行,能及时、客观地评估治疗效果、提高治疗过程的安全性,操作方法简单、安全,并发症少,可反复操作。与X线透视下复位成功率相近,但避免了患儿与X线接触,可作为肠套叠复位治疗的首选方法。









































北京中科医院荣获品牌影响力企业荣誉称号
北京治白癜风去哪家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nkb.com/zlcl/73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