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所要讲述的,是一位17岁的花季少女,不幸患先天性巨结肠合并同源病,自从出生以来,在这么多年里,医院,四处求诊的真实故事:
重庆患者小渝(化名)
无法尽情绽放的花样年华
武汉的三月,是多雨的季节。年3月21日下午,春雨飘洒,医院小儿外科活动室里,我见到了受访者——一个先天性巨结肠合并同源病的重庆女孩,这里,就称她为小渝吧。
小渝,在采访已过去几天的现在,一提及她,我仿佛又见到她,那个美丽,但瘦小的女孩——她是那麽地小:个子小小的,身子小小的,脸庞小小的;除了这份小,还有那份细:脖子细细的,胳膊细细的。或许正是因为这份小与细,使得我在第一时间里,以为她是位十岁,顶多十二岁的孩子,所以当她自我介绍已有十七岁时,以至于我的心脏猛地抽搐了一下,外形与年龄的强烈反差,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她安静地坐在一张儿童椅上,轻轻地述说着,语气平和,脸上带着微笑,仿佛那些四处踏访的就医过程、多次惊心动魄地被抢救的经历,都不是在自己身上发生过的。日光灯的白光将贴着卡通画的墙壁蒙上了一层白雾,她的脸也显得愈加地苍白。
“我出生在重庆,从生下来就大便干,靠吃泻药或用开塞露排便,4岁就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手术,到现在,大手术已经累计有7次,住院更是不计其数......”。
“年8月,在现在居住的青岛考上当地的重点高中后,因为治病的需要,到现在一直在休学。”小渝慢慢地说,我细细地记。
17岁,花一样美好的年华,少女小渝,却因为疾病,无法在花季年华里尽情绽放。
小渝的妈妈自制的小渝就医过程表
坎坷就医路
在一张由小渝妈妈提供的自行整理的就医情况表上,小渝迄今为止的大手术记录清晰在目,这些文字被打印在一张A4的复印纸上,薄薄的,字不算多,可是从小渝以及其母的详细讲述中,在这张表的背后,那些激涌的暗流让我再度心悸。
4岁在重庆第一次手术,从肛门将肠子扯出来,切掉了足足有二十公分,术后开始出现肚胀的症状;9岁仍是在重庆做的第二次手术,开腹探查,这次阑尾也进行了切除,术后病理显示神经节细胞发育不全,被正式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合并同源病;还是在9岁这年,第二次手术间隔后不久,行肛门直肠瘘管灼烧术;随后在上海进行了第四次大手术。在第四次手术中,又切掉了一部分大肠......
“大概是我八、九岁的时候吧,我肚子又胀得厉害,只得由爸爸背起去看急诊,幸亏去得及时,那次是肠穿孔”。“最难受的不是手术,而是手术后,巨结肠合并同源病常见的肠痉挛、胃痉挛和呕吐的症状,让我不能进食,只能喝肠内营养粉,一喝就是半年。你问我闻到那些饭香、菜香会不会有食欲?多数时候是不会有的,因为肚子的胀痛让我没有任何食欲。情况好一点的时候,也只能吃流食,那个时候会觉得肚子饿,但又不敢进食,还是怕会造成腹胀,怎麽办呢?我就喝水,饿狠了就用葡萄糖兑水喝,家里长期备着葡萄糖”。“肠内营养粉味道很怪,真的很难喝,好在我从小就被爸爸妈妈带着看中医,中药都是一碗接一碗地喝,我的味蕾早已习惯了苦味”。
“最可怕的,我记得很清楚,是年8月25号的那次发病,那时我们已搬到青岛,白天还感觉好好的,晚上突然肚子鼓得老高,胀得厉害,我觉得肚子都快要胀破了,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到害怕,我揉着肚子,不停地喊着‘爸爸!妈妈!快来啊!’这次又是爸爸背起我往楼下冲,叫车去看急诊,诊断为肠梗阻,凌晨三点,接受了第六次大手术”。“第六次大手术做了好几处地方:剖腹探查进行了小肠造口术、空肠营养造瘘、胃造瘘、小肠切开减压术,这次还加上了妇科的右侧输卵管造口术。”
说到这里,小渝将上衣掀开,给我展示腹部经多次手术后留下的疤痕,一道又一道,颜色各异,长短不一,它们盘踞在她瘦瘠的腹部上,如一垄垄的梯田,随着起伏的呼吸,又似蜿蜒的溪流,无声地配合着讲述,以证明的方式与我对视。
我一边用手示意让她放下衣服,一边低下头,拿起笔在采访本上写着,以做记录来掩饰那就要夺眶而出的泪水。
母亲的泪与笑
采访进行过半时,正在讲述的小渝突然对我来了一句:“我妈妈回来了。”可是我并没有听到敲门声,看出我的疑惑,小渝补充道:“我听到了妈妈的脚步声。”一直陪伴她的护士连忙出门,不一会,她的母亲出现在我面前,母女连心,此言非虚。
相比小渝的淡定,母亲的反应是激烈的,她一落座,刚一谈起女儿的病,眼泪就掉了下来,这猝不及防的一场泪雨,使得女儿的眼圈也红了起来。17年的求医路,种种艰辛,几多痛苦,蛰伏已久,此刻尽情释放了出来。
“我这个当母亲的心一直都是悬着的,每天都要观察女儿的身体,就怕她出个啥子状况,又要去看急诊,又要去做手术,我长期失眠,每晚都睡不好,要跟她定时换造口袋,有几次换迟了,袋子被熟睡的她压漏了,满床都是......”
说到这里,小渝的母亲哽咽了起来。“我每时每刻都在怕,特别是年8月25号的晚上。”听到这里,我想起刚刚小渝也讲过这天,看来那次的急诊让母女俩都刻骨铭心。
“那天晚上,娃娃突然喊肚子胀,说肚子要胀破了,我黑得(吓得)腿都软起,医院,马上急诊手术,我一听医生说需要做那些个地方,说得也严重,我一下就崩溃得瘫在地上了。”
母亲无法继续说下去,好不容易抑制住的泪水又淌了下来。“都过去了噻,哭个啥子嘛。”母亲的落泪让小渝既心疼又难过,她靠近母亲,带着自责的眼神,用手一下一下地轻拍着母亲的背,她用重庆话替代了讲述时使用的普通话,用家乡话安慰着母亲,那一刻,她不是被母亲揪心和牵挂的娃娃,她变成了一件温暖的小棉袄,熨帖着母亲的心。
“我的妈妈不容易,她一直照顾我,从我生病那天起就没有再去工作,陪我治病,给我在家灌肠,换造口袋,她很辛苦、很辛苦。有时候夜里我不舒服,能够忍我就尽量自己忍着,真的实在是不忍心去叫醒妈妈。”说到这里,小渝的眼里也噙满了泪。母亲听了连连摆手,抹着泪,示意女儿不要继续讲下去。
可是女儿却执意要继续说:“年8月25日的那次急诊大手术后,我住到9月底才出院,出院后不久,又感觉肚胀,这次我们全家决定坐飞机到武汉,医院小儿外科的汤绍涛主任看病。”
见拦不住女儿,母亲接过了话茬:“那次在机场,安检人员看到女儿身上的造口管,拒绝女儿上机,理由是怕飞机升高后,气压会造成伤口崩开。我一听这话就跪了下来,我说我们愿意签署后果自负的声明,求求你们让她乘机啊,她是要去救命呐。我就在那里一直跪着、乞求着,旁边站满了围观的人,很多人帮着说好话求情,他们还是不为所动,娃娃的爸爸情绪激动得眼睛都红了,就差要打架了。”母亲声音越讲越高,肩膀不停地抖动,说到这里,无法继续。
“那天我一直趴在爸爸的背上,一点力气都没有,我们全家眼睁睁地看着飞机飞走了,毫无办法,内心充满了绝望。”女儿接过母亲的话,补充着,眼神空洞,思绪又回到了彼时,机场那幕,再现。
“后来,还是把造口管藏在衣服下面,瞒过机场地勤人员,改签下一趟航班,这样才赶到武汉。要不是这样,后果不堪设想,娃娃那时实在支撑不住了。”妈妈边流泪边补充后面的细节。
“从小到大都在看病,学习上有影响吧?”见状,我赶紧提问,转换话题。
“女儿学习上很争气,她间断地上学,治疗期间保持自学,成绩一直是班上的前三名,去年还考上了重点高中。”此时,母亲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神情里满是欣慰。
“女儿不仅学习成绩好,她的手还特别巧,喜欢做手工,绘画,身体不那麽难受时还炒菜给我和她爸爸吃,味道还不错呢。”说到这里,母亲脸上的笑意更浓了。她拿出手机,翻出女儿的绘画作品,我看到了一张张漂亮的画作,“画得真好!”我由衷地赞美。“就是没钱请家教,要不然她会画得更好。”母亲的话,让我心里好一阵难受。
小渝的绘画作品和折纸作品
“爸爸一个人又要打工赚钱养家,又要背我治病,他也不容易,我画画从临摹开始,自学画出来的(作品)让我更有成就感呢!”小渝努力缓解着母亲的情绪,语气轻快又自然地切换到下一个话题,我发现她主持的天分尽显,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小姑娘,只叹造化弄人,上苍在对她开启了美丽、聪慧、多才多艺等几扇门的同时,偏偏关上了一扇健康之窗。
父亲的愛与担当
“这次在武汉治疗,爸爸没有一起来吧?”我看着小渝母女俩,问道。
“爸爸要打工为我挣看病的钱,他的工作地点经常换,所以我们的家也在到处搬,我也经常转学,先是在老家重庆读书,小学六年级到初一,转学到洛阳,初一、初二又转学到上海,初三到了青岛,爸爸说青岛的气候比重庆老家好,后来我们全家就一直居住在青岛,但是爷爷奶奶还是住在重庆,他们的年纪都很大了,奶奶还有心脏病,身体也不好,我好想能够经常去陪陪他们。”小渝的这番话让我发现她不仅聪慧,多才多艺,坚强,而且还是个孝顺的孩子,她的个子虽然没有同龄人高,身板没有同龄人强,甚至没有一份健康的身体,但是,她的心智远超同龄人。
“从我记事起,印象最深的除了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就是爸爸的后背,从小到大,因为我得的这个病,一直长得很瘦弱,经常没力气,每次看病都是爸爸背着我,一直到现在还在背,这次来武汉住院,又是爸爸背着我到火车站,然后找到轮椅再把我推到车上”。
“现在我的大肠已经切没了,小肠也不到2米,不能再手术了,一发病就往武汉跑。”小渝的声音越说越小,头也低了下来,不愿再说。“医院的医生说,只在教科书上看到巨结肠合并同源病这个病,他们不敢接手治疗,我爸爸为我的病,经常到处咨询。有一次在网上查到北京儿研所的一位专家,辗转联系上,经他推荐,我医院小儿外科的汤绍涛主任,这才终于找对了人,让我们全家看到了希望。”
小渝的母亲解释道。“这次娃娃3月8号肚子痛,晚上呕吐,3月9号不排便,感觉又要肠梗阻,我们连忙起程,3月10号来这里住了院,打了两天针,娃娃肚子就不疼了,前几天开始能喝点米汤了,明天(3月22号)就可以出院了。”
“我好想回家,好想好想上学。”小渝急急地打断了母亲的话,几个好想,都加重了语气讲。
隐形的翅膀,飞向希望
不知不觉中,采访已经进行了两个多小时,此刻,已接近尾声。
“每一次的治疗,我都抱以希望,我希望每一次的治疗都是最后一次!我特别喜欢数学,我的理科成绩比文科的还要好,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医生,因为我自己生病太难受了,觉得病人太可怜了,这样的感受太深了,我希望长大了当医生,去帮助那些得病的人。”小渝不待我提问,一口气说完自己未来的理想。
希望,多麽美好的一个词,在病痛的折磨下说出的这份希望,更显珍贵。
看着少女小渝那双对未来充满憧憬的明亮的双眸,我突然就想到了一首歌——《隐形的翅膀》:
“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
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
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
带我飞,飞过绝望
……”
祝福小渝,飞过绝望,迎接新生的希望!
先天性巨结肠是结肠远端无神经节细胞,肠管蠕动障碍,近段肠管扩张。而同源病是远端存在神经节细胞,但发育不良或减少,也同样有肠动力问题,表现与巨结肠相似的症状——便秘。
巨结肠同源病的治疗先经内科保守治疗,包括饮食、开塞露、扩肛或洗肠。如果效果不佳或症状加重,再考虑手术治疗。
巨结肠同源病的治疗比巨结肠困难,原因是病变范围确定较难。
相关文章推荐:
熊文杰:小儿外科的故事(1):“不管走到哪一步,我都不会放弃她”——一位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母亲的坚守
熊文杰:追忆先贤|病理专家李志尚教授采访手记
蔡开琳熊文杰:胃肠外科的故事(1):儿子陪患癌症的父亲看病,自己也被查出癌症
汪晶晶:一代名媛,两世师表——回忆我的妈妈王令仪(一)
汪晶晶:一代名媛,两世师表——回忆我的妈妈王令仪(二)
欢迎供稿或提供新闻线索邮箱:yijiechunqiu
qq.北京白癜风治疗的医院在哪里北京治疗白癜风好的医院是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