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宝宝出生不久,就发生黄疸、身上长小红疙瘩、湿疹、不吃奶、爱哭闹等等现象,附近邻居和生过宝宝的姐妹都跟我说跟“胎火”有关,得去清胎火了。
自古以来胎火和胎毒的说法流传已久,好像宝宝早期有什么症状或反常表现多半都能和它扯上关系。甚至为了防止胎火影响宝宝健康,各种招数应运而生:比如说宝宝平时要用葡萄糖、黄连水、蜂蜜水喂清除体内胎火;然后麻麻整个孕期不能吃燥热食物,孕晚期再喝点中药煮水,喂奶期间要戒口,保持清淡口味……等等才能保证宝宝不会出现胎火现象;还有菊花晶,小儿清火茶,还有宝宝喝了不上火的奶粉也都应运而生,而且还卖的火的不要不要的。
那到底“胎火”是什么情况?
关于胎火,很多老人觉得所有宝宝生下来就有。难道准麻麻的子宫都在“上火”?孕期的中药、宝宝的各种水真的能清火无害?还是因为孩子天生是“上火”体质,在妈妈肚子里受食物、环境、情绪等等各种因素影响,所以宝宝都是自带胎火降生。
如果我们不及时清火,宝宝就很容易闹脾气长疹子便秘……
这样说来,宝宝的任何症状我们都可以用胎火来解释了?
其实在医学上根本就没有清胎火这一说法。而老人家那一辈遗留下来的“经验”,说的是所谓中医上的清胎毒。
“清胎毒”在南方,尤其是广东地区比较流行,老一辈人认为南方的气候和水质属于热性,是热毒。所以,孕妇在分娩前都要做清胎毒的工作尤其是广东地区比较流行,老一辈人认为南方的气候和水质属于热性,是热毒。所以,孕妇在分娩前都要做清胎毒的工作
所谓“胎毒”,其实就是婴儿脂溢性皮炎,症状表现为在婴儿皮肤上的皮疹现象。民间说的胎毒,从中医上讲,即为内热,认为宝宝两岁前出现痈疖、痘、疹、口疮、黄疸等等皮肤问题,都跟在妈妈孕期湿热有关。
从西医的角度看来,怀孕期并没有所谓的胎毒。如果孕妇在孕期大鱼大肉大吃大补,吃过多的孕妇奶粉,食用过量的辛辣和煎炸食物,就会加重身体内的热气,很有可能会传给胎儿,而导致宝宝湿疹等。虽然会导致湿疹,但西医并不建议孕妇食用含有药物成分的食物来去除。建议在孕期的饮食上注重科学合理膳食,既要吃一些补的食物保证营养的摄入,同时也应多吃各类蔬菜、水果,确保摄入各种营养素。
宝宝的这些“胎毒”有必要清吗?
1、新生儿痤疮
新生儿痤疮发病率约为0%,通常在出生后数天至4周以内出现,多是因为宝宝在出生前从母体获得了过多的雄性激素,出生后促使皮脂腺分泌旺盛,表现为面颊、额头及下巴的丘疹、脓疱。
婴儿痤疮不痛不痒,对孩子没什么影响,而且在持续3~4个月后会自行消退,所以通常无需治疗。但是要加强护理,每天用38~40℃的温水给宝宝洗脸,不要使用其他洗剂,保证毛巾柔软,脸盆、浴盆清洁,最好做到“一人一巾一消毒”就足够了。
、脂溢性皮炎
通常发生在出生后周,表现为头面部红斑,表面有油腻状鳞屑,眉区、鼻唇沟、耳后和头皮比较严重,可有轻微瘙痒。
症状较轻的脂溢性皮炎通常不需要治疗,可在3~4个月后自愈。但在这期间要注意清洗结痂,因为头皮部的层层结痂不但会影响宝宝头发的生长,还易因为宝宝挠抓破皮继发细菌感染。
对于症状严重的宝宝,可给宝宝涂抹非激素类抗炎药,如丁苯羟酸乳膏。
3、新生儿中毒性红斑
约一半的新生儿在出生3天以内,身体和四肢会出现大小不定的红斑,边界不清,鲜红湿润,有的会融合成片。红斑中心或周围可能出现皮疹,上面顶着白尖,类似于脓点。
目前有研究认为,这是新生儿离开妈妈的子宫和羊水,受到光、空气等外界环境的刺激而出现的反应。虽然名字吓人,但如果孩子没有任何不适感,不需要任何特殊治疗,几天内能就会自然消退。
4、婴儿湿疹
大多数宝宝在~3个月时开始长,湿疹可出现在全身任何部位,但婴儿期多发于面颊和头皮,对称发生,常波及躯干和四肢。皮疹发红、连成一片、有明显瘙痒感,细看皮肤很干燥,而且有皮屑,严重时会有小裂口,甚至伴有水疱、渗液、结硬痂等。
大部分轻症湿疹只需要做好润肤保湿,严重一些的可以外用激素软膏+润肤保湿。
选择外用药时,应尽量选择弱效或中效激素,如:布地奈德乳膏、地塞米松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艾洛松等。面部用药尽量不要超过周,其他部位湿疹,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视情况延长用激素的时间。
5、新生儿黄疸
宝宝出生后出现皮肤、巩膜、黏膜发黄,一般从脸和眼睛开始,逐步散到胳膊、腿脚和身上的皮肤。
一般生理性黄疸数值不高,可以等待自然消退。母乳喂养的孩子要给孩子按需哺乳,吃配方奶粉的孩子可以适当喝水,来促进胆红素排泄。经常让宝宝晒太阳,也有助于退黄。
如果黄疸出现得过早,在出生后4小时内就出现,或者超过周黄疸仍然不退,或在出生7小时至周期间黄疸含量超过1.9㎎,就属于病理性黄疸,一定要及时就医进行蓝光治疗,以免胆红素含量过高,损伤大脑。
清胎毒”偏方别乱吃!
偏方1、孕期吃鹅蛋、莲须清胎毒
从古至今,在民间都有孕妇吃鹅蛋、莲须等预防胎毒的说法,在古代医书和临床医案中也有大量记载,但现代医学并未证实其科学性。
其实对孕妇来说,最重要的是营养搭配合理。建议准妈妈在怀孕后期多吃新鲜的蔬菜瓜果和牛奶、多喝水、多吃五谷杂粮,少吃辛辣和煎炸食物,保持大便通畅。确认无毒害的东西适当吃无妨,如鹅蛋、鸽子等,这也是帮老人图个心安,是对她们的理解与包容。
但某些涉及到中药材的偏方,可能存在风险,甚至威胁到胎宝宝的健康。所以孕妈妈如果想清胎毒,一定要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来进行,一定不要随便吃。
偏方、用黄连、葡萄糖、蜂蜜给宝宝清胎毒
黄连,它虽然是清热解毒的良药,对于有胎热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少量应用。
但中医的“胎毒”范围广泛,不能单以黄连治疗。特别是给脆弱的新生儿乱用中药,未必有益,反而很可威胁到宝宝的健康。
而是葡萄糖水还是白糖水,对宝宝都没有任何好处。本身就不大的胃容量,喝完还怎么喝奶?
过早吃糖的危害麻麻们都知道,宝宝在习惯甜味后经常会拒绝没有味道的奶和辅食。
蜂蜜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能给1岁以内的宝宝碰
偏方3、使用开口茶、保婴丹、六神丸给宝宝清胎毒
所谓“开口茶”,因地区差异,说法和意义不同,总体而言,是用中药大黄、甘草分别煎汤,给新生儿先喂大黄汤,后喂甘草汤,意思是让小儿出生时先苦后甜。还有一种说法,先用大黄汤清理小儿胃肠消化道的异物,再用甘草汤泻新生儿的胎毒、胎火,以利小儿后天生长。还有些地方在小儿出生时用六神丸一粒和少许白开水喂其服下,其目的是小儿在以后生长的日子里少生疮痱。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新生儿不宜服“开口茶”。因为中药大黄味苦、性寒,有导泻的功效,主要还含蒽醌衍生物,服后在肠内逐渐分解产生蒽酮及蒽酮甙刺激大肠,促进大肠蠕动而导致腹泻。新生儿出生时胃肠内不含食物,故腹泻会伤及新生儿的胃肠粘膜。
甘草味甘、性温,有泻火解毒的功效,主要含甘草甜素,多服会伤及小儿的肾脏,引起全身浮肿。
六神丸是由蟾蜍等数味中药制成的中成药,主要功效是治痈肿疔疮、咽喉肿痛。因为蟾蜍含蟾毒内脂,服用过量伤目,故不宜滥服,新生儿服用不当,会引起弱视或呕吐。新生儿出生时,身体内的器官各方面的功能属于刚启动阶段,比较脆弱,所以新生儿出生时身体只要一切正常,大可不必服用这些“开口茶”。
也有种说法是,给新生儿喂西牛黄能排胎毒、防黄疸、水痘。实际上这种看法是毫无科学根据的。
省妇幼新生儿主任医师李凤英介绍,西牛黄确实是中医常用的一味药材,有清火、排毒的作用,但是新生儿肠蠕动快,吃母乳后大便次数多,如果随意服用西牛黄会使宝宝腹泻,严重的还可能脱水
在此提醒家长们,当宝宝出现了自己不明白的症状和表现,还是要及时向医生求助,而不要乱给孩子用药或偏方,以免延误治疗,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免责声明
1、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