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便秘怎么办

宝宝便秘了怎么办?

提到便秘,很多妈妈可能会深有体会,她们可能深受宝宝便秘的困扰。便秘不仅会导致肠道毒素吸收增加,食欲下降,长期便秘还会影响生长发育。那么什么是便秘?宝宝为什么会便秘?宝宝便秘了怎么办呢?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宝宝便秘的问题。

1

什么是便秘?

4岁以下小儿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

(1)每周排便2次或不到2次;

(2)能够自行排便后每周至少有1次大便失禁;

(3)有大量粪潴留史;

(4)排便疼痛或排便困难史;

(5)直肠内有巨大的粪块;

(6)排出的粪便粗大以至于堵塞厕所。

新生儿/婴儿便秘诊断标准:至少出现以上2天症状,达到1个月即可诊断。伴发症状包括易激惹、食欲减退和/或早饱,一旦大量粪便排出,这些症状很快会消失。

但需排除先天性巨结肠、肛门狭窄、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麦麸病、过敏性肠炎、脊髓栓系、脊柱裂等器质性病变。

2

宝宝为什么会便秘?

1.饮食不足

进食太少时,肠胃消化食物后液体吸收的残渣变少,导致大便变少、变稠。此外当饮食中的糖分少于宝宝的所需量,会使肠胃蠕动减弱,也可引起大便干燥。长时间的饮食不足会导致孩子出现营养不良,孩子的腹肌和肠肌的伸缩能力减弱甚至萎缩,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又会加重便秘的症状。

2.食物成分不恰当

大便的性质跟饮食成分密切相关。当碳水化合物摄入减少时,就算蛋白质处于充足状态,肠道菌群也会受到影响,导致大便呈碱性,并且干燥。此外,如果饮食中钙化酪蛋白含量较多,会产生大量皂钙,皂钙不易被溶解而混杂在排泄物中,从而使排泄物的量增多且不易排泄。碳水化合物含量充足的食物中,谷类食物不易引起便秘。孩子偏食,喜欢吃肉,少食或不食含有纤维素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类,也容易引起便秘。

3.体格与生理的异常

如肛门裂、肛门肌肉狭窄、先天性巨结肠、脊柱裂或者肿瘤压迫马尾都能引起便秘。因此便秘的宝宝应及时检查肛门、会阴部和下部脊椎。如果生后既有便秘,则要排除家族史以及遗传的可能。

4.喂养配方不当

母乳与传统配方奶粉所含的脂肪酸有着本质的差别。配方奶粉中的脂肪酸遇到了矿物质而产生反应物,不仅容易导致宝宝难以顺利排便,还会减少矿物质的吸收量。宝宝便秘是因为奶粉中的脂肪酸生成沉淀物,而不是“上火”。益生菌一定程度上可以中和肠道的碱性,并使其酸化,溶解沉淀物,缓解便秘症状。

3

宝宝便秘要怎么办?

1.增加膳食纤维,合理搭配饮食

母乳喂养的宝宝,建议继续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的低聚糖等成分较少引起便秘。但是妈妈饮食要注意适量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保证足够的蔬菜、水果的摄入,同时控制饮食油、盐的摄入,避免吃辛辣以及调味过重的食物。如果母乳喂养的宝宝出现便秘,更有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的,并非饮食因素。

对于6个月以上的婴儿,水果特别是西梅和梨,一般都可以帮助解决便秘的问题。

对于已添加辅食的宝宝,可以在日常饮食中多添加一些高膳食纤维的食物,包括西梅、杏、李子、葡萄干、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如绿叶蔬菜、大豆、西兰花),以及全麦麦片和面包等。每日增加饮水量也能帮助缓解便秘的问题。

2.腹部按摩

给容易便秘的宝宝进行腹部按摩,可以对预防便秘起到辅助作用,具体手法:手平放在宝宝脐部,用手指轻柔按摩,以顺时针方向推动,可以起到加快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的作用。

3.适量的运动

运动量不够也会容易导致便秘。因此应该保证宝宝每天有适当活动量,小宝宝可以爬、扶走,会走的宝宝可以每天适量的运动。

4.训练良好的排便习惯

排便是条件反射性运动,小儿经过训练能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主要是定点、限时、规律排便。一般3个月以上可以开始训练,宜在清晨喂奶后进行。养成习惯后尽量不要随意改动时间。对于3-7岁的孩子来说,他们还处在生长发育期间,腹肌和盆骨肌还没发育完全,反射排便的功能还不成熟。当他们有便意的时候,往往不会马上去厕所,需要家长提醒后才去。所以,家长要固定一个时间给宝宝排便,一般定在早饭后1h。家长可以陪着孩子上厕所,时间尽量控制在10min,长期坚持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此外,上厕所前喝一杯温开水或蜂蜜水会有助于排便。(注意:1岁前的宝宝不宜喝蜂蜜水)

如果已经联合采用了上述的方法,如高纤维饮食、腹部按摩、培养排便习惯等,都不能使孩子正常排便,则应该及时咨询儿科医生,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药物治疗,或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此外,新生儿24小时未排便或者便秘伴有呕吐、明医院就诊,排除先天性巨结肠等肠道疾病引起的便秘。有原发病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比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转自/儿医临床营养









































北京有没有专业看白癜风的医院
白癜风中药药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nkb.com/lcbx/5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