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 便秘与吃药无关
据统计,有1/4~1/3的老年人常年便秘,但却很少有人和服药联系在一起。其实便秘和药物关系十分密切,特别是在老年人中,药物引发的药源性
便秘很多见。其实,临床上导致便秘的药物有很多。主要有:消化系统用药(如西咪替丁、法莫替丁等H2受体拮抗剂、奥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等抗酸剂,氢氧化铝、硫糖铝等制酸剂,溴化普鲁本辛、优托品、阿托品、东莨菪碱等抗胆碱药);神经系统药物(帕罗西汀等抗抑郁药、奥氮平等抗精神病药物);降压药(如硝苯地平、卡替洛尔等);利尿剂(如安体舒通、速尿);内分泌药物(如降糖药格列齐特);以及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金刚烷胺、左旋多巴等)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便秘。
此外,药源性便秘还可导致食欲不振、腹胀、腹痛,便秘严重时可诱发肠套叠或肠扭转。便秘时如滥用强力泻药,还有可能诱发其他严重并发症。一旦出现严重的药源性便秘,除停用药物外,医院就诊。
误区二 长期依靠泻药缓解便秘
很多便秘的患者,都有这么一个习惯,一发生便秘就吃泄药,尤其是长期便秘的患者,使用泻药就像是家常便饭一样随便。其实,对于便秘,一定要对症下药,并不是便秘用泻药就好,而且使用泻药缓解便秘,也有一定的危害。
很多泻药的主要成分是大黄、芦荟、番泻叶,而大黄、芦荟和番泻叶正是中药中的泻下剂,有泻下导滞的功效,吃了以后就会不停地排便。服用了这些有泻下作用的药后,食物未经吸收就直接排出去了,并带走了人体大量的水分。用了这些药物后,营养物质得不到吸收,水分也被带走,导致营养物质流失、水电解质失衡,体重的急剧下降;再有,长期大量使用泻药,可使肠黏膜对刺激失去敏感性,肠子自身的调节蠕动功能失调,并使结肠扩张类似巨结肠症及出现类溃疡性结肠炎症状(也称泻剂结肠)。因此便秘就要及时采取正规治疗措施,不能一泻了之。
误区三 便秘使用中药是最安全的
中医常选用滋阴、行气类药物和含油脂量丰富的植物种籽类药物联合治疗临床便秘,如当归、地黄、玄参、山药、肉苁蓉、枳实、枳壳、青皮、陈皮、木香、火麻仁、郁李仁、杏仁、桃仁等。这些药都具有较好的调理肠道、润肠缓泻的作用,组方使用具有疗效稳定、不良反应较少的优点。
但需要注意的是,现代研究证明,大黄、番泻叶、芦荟等含有多量蒽醌类物质的药物会增加大肠黑变病和药物性二次便秘的危险;芒硝等峻下药物会导致水和电解质紊乱;首乌等药物大量服用易致肝功能损害,所以这些药物应严格限制使用,必须使用时也应小剂量给药并严密观察。
误区四 便秘使用开塞露等外用药比内服泻药更好
开塞露的主要成分是甘油、山梨醇、甘露醇、硫酸镁等,为直肠外用,利用浓度高渗原理,刺激肠壁运动,软化粪便以协助排便,适用于非慢性便秘和老人、小儿、体弱者无力排便所致的便秘,具有使用方便、疗效确切的特点,为临床和家庭护理所喜用。
但开塞露等外用药物仅限于对症治疗,对器质性原因引起的便秘,如小儿先天性巨结肠、肛门狭窄等,仅能够缓解症状。此外,长期使用开塞露的患者不易培养自主排便的意识,更容易依赖药物作用。
明天分享“便秘患者的合理用药指导”欢迎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治疗好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