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呕、呕吐是养娃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现象。有时是在喂奶、吃辅食的前后,也有时出现在腹泻、过敏等疾病过程中。还有的宝宝在晕车、中暑时也会出现干呕、呕吐等症状。
干呕、呕吐或许本身并不可怕,基本上每个孩子都会经历。宝爸妈看到孩子呕吐时的痛苦症状,就免不了担心会不会有什么严重问题,这种状况应该如何护理呢?现实生活中,很多关于干呕、呕吐的认识可能并不科学,今天我们就一块来看看相关问题。
孩子四个多月了,有时候老干呕,睡觉时也偶尔会有皱眉往下咽东西的动作,是怎么回事?
干呕指宝宝有呕吐的声音、动作,但有声而无物吐出,或仅有涎沫而无食物吐出。
宝宝的胃呈水平位,食管下部括约肌松弛,而胃与肠道连接的幽门括约肌比较发达,容易溢奶。另外,宝宝消化道分泌的淀粉酶在出生后4个月左右才刚刚达到成人水平,所以,4-6个月是宝宝学习吞咽的敏感期,在这个时期内宝宝会出现生理性的挺舌反射。
宝宝偶尔的干呕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但是如果症状频繁出现,比如一天超过四次或者持续一至二周,妈医院检查治疗。
干呕的原因很多:奶量过多,辅食的味道刺激,挺舌反应,辅食添加不及时,口水的刺激,宝宝睡眠平躺时鼻腔里鼻涕流入咽喉的刺激,冷空气的刺激,北方冬天来暖气干燥的刺激,南方湿热的刺激等。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干呕、呕吐的区分,不同情况下出现的呕吐,应该如何科学护理呢?
科学家庭育儿干呕、呕吐的区分、护理和治疗方案
科学家庭育儿干呕:指宝宝有呕吐的声音、动作,有声而无物吐出,或仅有涎沫而无食物吐出。
呕吐:是指胃的内容物被强而有力地从口腔中排出。反复而剧烈地呕吐,可引起脱水、体内电解质失调,代谢性酸中毒及营养障碍。
干呕的护理治疗建议:
1.适量给宝宝补充温开水,改善食物的数量、种类,进食易消化的辅食。
2.人工喂养时,奶嘴的开孔大小要合适,奶嘴必须充满乳汁,以免宝宝吸进空气。
3.喂奶后不要频繁改变宝宝的体位,喂奶前换尿布,喂奶后暂不要换尿布。
呕吐的护理治疗建议:
1.维持呼吸道通畅,宝宝呕吐厉害时,呕吐物可能会从鼻腔喷出,家长应该立刻将宝宝鼻腔中的异物清除,保持呼吸道畅通。
2.保持口腔清洁,呕吐后会有一些胃酸、消化及未消化的食物残渣残留在口腔中,难闻的气味会让宝宝非常不舒服,刺激呕吐,家长应该立刻用湿纱布蘸温水清洁口腔,较大的宝宝,可以用温开水漱口。
3.呕吐时不要摇晃宝宝,否则呕吐物会回到嘴里,堵住咽喉。
4.不要堵住宝宝的嘴,强行制止宝宝呕吐。
5.将宝宝身体转向侧面,最好右侧卧位,防止呕吐物呛入气管,引起窒息或者吸入性肺炎。
6.观察、记录、检查宝宝呕吐的次数、量、性质,看看呕吐物中是否有血和胆汁,记下其他异常情况,可能的话,携带呕吐物就诊。
7.抱抱宝宝,轻轻抚摸宝宝背部,让宝宝渐渐平静下来。
8.宝宝平静后,用拧干的热毛巾擦拭宝宝嘴唇周围。
9.发现呕吐异常,医院检查治疗。
科学家庭育儿生理性、病理性呕吐的区别及护理方案
科学家庭育儿生理性呕吐:
宝宝的胃略呈水平位,胃的平滑肌发育不完善,贲门和胃底部肌张力低,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故易发生幽门痉挛而出现呕吐。有二种相近的形态被家长称为“呕吐”。
1.溢乳:常发生在出生后半年内,因为贲门肌张力低,或者因为喂奶方式方法不当,吃奶后少量乳汁反流至口腔,随年龄增长或者改进喂养方式可以自愈。
2.反刍(fǎnchú):非常少见,多发生于3-12个月的宝宝,表现为将已经咽下去的食物重新咀嚼后再咽下,没有胃肠道功能异常,主要是亲子关系不良,宝宝得不到很好的照顾,于缺乏母爱紧张等原因引起。
病理性呕吐:
1.如果宝宝在出生后或者2-3周时出现喷射状呕吐,同时体重不增加,医院,确诊是否存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2.如果宝宝在呕吐时哭闹不安,面色苍白,拒食,出汗,持续数分钟或者更长时间后,安静入睡,间歇10多分钟又反复发作,排出果酱样粘液血便,医院确诊是否存在肠套叠。
3.如果宝宝在出生后24-48小时不排便或者仅排出少量胎便,以后每3-5天或者更长时间排便一次,甚至不能自行排便,或者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伴呕吐,医院确诊是否存在先天性巨结肠。
4.如果宝宝出现腹痛、腹泻、食欲不振伴呕吐,医院确诊是否存在急性胃肠道疾病。
5.如果宝宝出现流涕、喷嚏、全身酸软无力伴呕吐,医院确诊是否存在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6.如果宝宝剧烈呕吐伴发热、意识迟钝,医院确诊是否存在脑膜炎、脑炎。
7.如果宝宝头部遭受创击不久后或者数日后剧烈呕吐,医院确诊是否存在脑震荡。
科学家庭育儿呕吐与腹泻关系及护理治疗方案
科学家庭育儿关系:
轮状病毒是秋冬婴幼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主要经粪口传播,也可经呼吸道感染而致病。
主要侵犯6个月至2岁婴幼儿,潜伏期1-3天。
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并有呕吐,后出现腹泻。
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黄色水样或者蛋花样便,无腥臭味,常并发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本病为自限性疾病,不喂乳类的宝宝恢复更快,病程约3-8天。
这种疾病会引起呕吐和剧烈腹泻,因此要尽早治疗,呕吐剧烈,不能及时补充足量水分,出现宝宝哭闹不止,脸色苍白,嗜睡等等症状时,医院检查治疗。
护理:不要盲目止吐止泻,科学预防脱水才是关键!
1.如果宝宝没有食欲,不必勉强,只要保证水分即可。
2.在宝宝呕吐剧烈的时候不要喂饮,等待呕吐停止后再喂,一次不要喂得太多,应该分次少量喂饮。
3.喂母乳的宝宝,应该减少每次喂奶时间,同时增加喂奶次数。
4.腹泻严重时,断奶食品要选择稀薄的牛奶,乳糖含量较少的奶制品、苹果汁、蔬菜汤等。
5.宝宝病情好转后,可视大便的情况喂食粥、豆腐、面包糊、煮面条和煮烂的南瓜、胡萝卜等等。
6.腹泻容易引起尿布疹,增加每天更换尿布的次数。
7.经常用温水擦洗宝宝的臀部,保持干净。
8.记录下宝宝呕吐、腹泻、小便的次数,摄入水分量和进食情况,医院检查治疗提供帮助。
科学家庭育儿呕吐与缺锌、缺微量元素的关系
科学家庭育儿锌缺乏会有生长发育迟缓,消化功能减退,发生食欲不振、厌食、异食癖等等症状,没有呕吐症状。呕吐与缺乏微量元素没有相关性。
科学家庭育儿呕吐与过敏的关系
科学家庭育儿一般情况下,食物都会被胃肠道消化器官消化和吸收,不会出现问题。但是,宝宝的消化器官尚未发育成熟,有的宝宝在出生1-2个月里便对牛奶、鸡蛋、大豆、花生等等过敏。
宝宝会在奶后、饭后几小时出现症状,也有可能在第二天才出现症状。一般会有:荨麻疹、瘙痒、水肿、还会出现呕吐、腹泻、腹痛、头痛、鼻炎、眼睛发痒、便血、尿血等等,每个宝宝情况不同,会出现不同的症状。食物过敏最严重的反应是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呕吐、脸色苍白,医院诊治。
怀疑食物过敏时,应找出导致过敏的食物,需要对某种食物进行限制,家长不要自己妄加判断,应该听从医生的指导。
另外,可能要找到过敏的食物非常困难,家长要记下每天吃过的东西,准备一个小本子,做食物日记。
引起过敏最常见的食物有:牛奶、鸡蛋、鱼、虾、花生、小麦、大豆、某些水果等等。随着宝宝慢慢长大,食物过敏的情况会渐渐好转,因此妈妈不必过于担心。
本文作者:沈红,医院主治医师,专业全科医学,从事妇幼保健、儿童保健工作19年。
科学家庭育儿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北京白癜风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