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痛,可算得上孩子最常出现的状况之一。
饿极了可能肚子痛,吃撑了可能肚子痛,吃得不卫生会肚子痛,便秘拉不出也会肚子痛,甚至有的孩子紧张时、闹情绪也常喊肚子痛。
或许正因为太过常见,很多家长都不够在意,习惯性认为揉一揉、捂一捂、喝点热水,就没事了。
在大多数时候,这确实是个有效的办法,能安抚孩子,也缓解痛感。但可别忽略了特例的存在。
暖妈一位师姐的儿子,就遭遇过一次危险的肚子痛。开始的症状和一般消化不良无异,孩子觉得肚子胀痛,不想吃饭,也不想动。师姐没在意,给孩子揉了揉肚子,吃了点健胃消食片。可几个小时后,孩子开始发烧,呕吐。送医院检查才知道是小儿急性阑尾炎,而之前揉肚子的行为还加重了炎症,差点穿孔。现在说起来,师姐都还在后怕。
看似平常的肚子痛背后,可能藏着你意想不到的严重病因。所以一些肚子痛的常见问题,家长们还是要了解的。不能当孩子出现状况时,我们还在状况外。
医生们都怕的“肚子痛”
与家长们的无知者无畏相反,儿科医生对每一个肚子痛的孩子都会打起十二分精神。
因为肚子痛在医学上称为急腹症,任何年龄段的孩子都可能发生,其背后的原因五花八门,有内科疾病导致的,也有外科疾病引起的。更重要的是,有些不同原因诱发的肚子痛,初始症状都很类似。一个孩子肚子痛到底是重症、还是问题不大,并不好判断。
暖妈在儿医闺蜜的指导下,帮大家进行了梳理。简单地说:大部分肚子痛都不是什么大问题,比如肠胀气、胃肠炎、胃肠功能紊乱、便秘引起的肚子痛,适当调理饮食,或辅助性治疗,过段时间自己就会好。
另一部分肚子痛是伴随其他疾病发生的,除了肚子痛外,还会同时出现其他症状,相对好判断。比如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腹腔淋巴结肿大、胸膜炎、扁桃体炎、肝炎、寄生虫、过敏性紫癜等引起的肚子痛。
还有小部分由外科疾病引起的肚子痛,就是必须警惕的。如婴幼儿常见的肠套叠、疝气;学龄期儿童常见的急、慢性阑尾炎,各种原因引起的肠梗阻等。这类肚子痛就是隐藏的危险,它们属于器质性疾病,常常需要手术治疗,且延误治疗后果很严重,甚至可能危及孩子生命。
所以儿科医生在诊断一例肚子痛时,往往需要内外科会诊,甚至几个医生轮流来诊断。
学会自查,医院
判断肚子痛严重与否,对于儿科医生来说都这么难,那么问题来了,作为医学小白的家长们,是不是只要孩子一医院呢?
其实,家长拥有医生无法比拟的优势。相对于陌生的白大褂,孩子更接受家长的询问和触摸。所以我们最好学会一些基础的判断方法,这也有助于后期医生的诊断。
当孩子喊肚子痛时,我们首先要仔细观察孩子的表情,如果相对放松,还能说能笑,多半问题不大。如果脸色不好、出汗、弯腰、不想动也不想说话,医院检查。
我们可以摸摸孩子的肚子,如果软软的,按下去没有阻力,没有压痛,多半问题不大。如果孩子很抗拒被摸肚子,或肚子摸起来较硬,或固定某一个地方痛,医院检查。
另外,可以试着让孩子跳一跳,如果跑跳自如,多半也问题不大。相反,医院检查。
除了肚子痛外,孩子还出现发烧、呕吐、大便有血等症状时,医院,因为这时的肚子痛很可能隐藏更严重的病症。
还有持续加重的腹痛,或长时间的腹痛,以及外伤后的腹痛一直不缓解,也需要及时就医。
同时,家长还要细心观察,记录孩子病情的变化发展过程,毕竟你们是陪伴孩子时间最长、最了解孩子的人。
肚子痛N种可能,记起来!
虽然肚子痛不好判断,但并不是完全没法辨识。特别是很多急症、重症都有自己的特点,记下来,以备不时之需。
肠绞痛
年龄:10天~3个月常发
症状:疼痛不适通常在午后和傍晚更严重,同时可能伴随有无法安抚的哭闹、蜷腿、频繁的排气,孩子处于易激惹状态。
建议:无需特别治疗,可以摇晃、包裹、飞机抱,重在安抚。
肠痉挛
年龄:0~6岁常发
症状:因孩子植物神经调节功能紊乱引起,与吃东西和活动无明显关系,无规律性。腹痛部位多在脐部周围,肠鸣音较活跃,压痛不明显。还常有植物神经紊乱的表现,如流涎、夜间磨牙等。
建议:可用热敷,用顺时针按摩的方式来减缓疼痛。
便秘
年龄:不同年龄均可发生
症状:孩子大便成形后,肚子痛最常见的原因就是便秘。想要排便时产生腹痛,痛感不严重,持续时间不长。孩子精神状态和食欲均正常。
建议:可按揉和热敷来缓解腹痛。家中可常备益生菌;同时调节饮食,增加富含纤维素、果胶的蔬果;培养定时排便习惯。
肠胃炎
年龄:不同年龄均可发生
症状:以整个下腹部疼痛为主,伴有呕吐、腹泻、肚子软,无固定的压痛点。只是单纯肚子疼时,孩子精神状态好。
建议:不可按揉和热敷,否则可能促进炎症发展。注意调节饮食,症状加重的话及时送医。
肠套叠
年龄:2岁以下常发,尤其是6~12个月的宝宝。
症状:阵发性的腹痛、哭闹,反复多次。此外,呕吐、肚子上有鼓包、血便等也是典型症状。
建议:不可盲目按揉,可能加重病情。但可适当热敷缓解疼痛,并及时就医。
肠梗阻
年龄:不同年龄均可发生
症状:腹痛剧烈,伴有呕吐。呕吐物是未消化的食物,甚至胆汁样。严重时甚至可见肠子一排排鼓在肚皮下。
建议:不可按揉,迅速就医。
阑尾炎
年龄:6~12岁常发
症状:明显腹痛、腹胀,躺在床上时都不敢动。先肚子疼后发烧(一般在肚子疼6~10小时后),还会出现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建议:不可按揉和热敷,否则可能促进炎症化脓,24小时内尽快送医,防止阑尾穿孔。
肠道蛔虫症
年龄:不同年龄均可发生
症状:疼痛部位不固定,同时伴有消瘦、营养不良和贫血等症状。当蛔虫进入胆道时,会出现右上腹肋沿下剧烈绞痛,面色苍白,甚至休克。
建议:化验大便,确诊后及时进行驱虫、镇静、抗过敏等综合治疗。
小儿疝气
年龄:不同年龄均可发生
症状:腹痛,在腹股沟区或阴囊内出现包块,有疼痛感,出现恶心、呕吐、停止排便、排气等肠梗阻症状。孩子哭闹不停,如不及时就医可能出现肠坏死等严重情况。新生儿疝气不易发现,有时仅表现为吐奶或肠梗阻症状,所以最好由医生诊断确定。
建议:不可按摩和热敷,及时就医。
过敏性紫癜
年龄:3岁以下常发
症状:腹痛,同时伴有四肢皮疹。出现皮肤紫癜、黏膜及某些器官出血,并可同时出现皮肤水肿、荨麻疹等其他过敏表现。
建议:一旦确诊,避免接触一切可疑的过敏原,包括玩具、书和饮食中的蛋白。
腹型癫痫
年龄:常见于儿童
症状:突发腹痛,常集中在脐周或上腹,发作时可能有一定程度意识障碍,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状态。同时,面部潮红、苍白、出汗、眩晕等。
建议:及时就医确诊。
暖妈相关原创:(点击蓝字,即可查看)你知道生长痛吗?孩子腿痛时一定要先知道这些!
诺如病毒肆虐全国?知道这些才能帮孩子打赢病毒战!
定心丸来了!宝宝这些“吓人”的异常,其实不是病
13岁孩子血管如80岁老人!你习以为常的习惯却是伤害孩子的尖刀
暖暖妈爱分享北大硕士毕业原世界顶级咨询公司咨询顾问专注于科学育儿、剁手推荐、亲子旅行、科学喂养、辣妈心语用我的原创心得和分享
成为您育儿路上的温暖陪伴
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加白名单
个人新浪微博:
陈小暖成长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