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引起便秘的原因包括:
、饮食不足:进食太少,大便随之减少,长期饮食不足,可致营养不良,腹肌和肠肌瘦弱,蠕动无力,引起顽固便秘。
2、食物成分结构不良:这与大便的性质密切相关,如果食物中蛋白质含量过高、食物中缺乏渣滓、食物中含大量钙化酪蛋白,均可引起便秘,如牛奶中含钙较人奶多,因此以牛奶喂养的小儿较母乳喂养的小儿发生便秘的机会多,这也是人们认为喂食奶粉易“上火”的原因。3、肠功能失常:生活无规律和缺乏按时大便的习惯,未形成排便的条件反射,最终导致肠肌松弛而便秘。各种慢性病使肠壁肌肉乏力,功能失常,也可出现便秘。
4、疾病因素:如肛裂、肛门狭窄、先天性巨结肠等也可引起便秘,此外,便秘还与遗传和体质因素有关。
5、精神因素: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的改变及突然受精神刺激等因素,也可导致便秘的出现。
可疑便秘的情况有:
、排便困难;
2、便便小而干,像兔子便便;也有时候大而硬;
3、宝宝烦躁,排便时痛苦、哭泣;
4、肚子胀气并有硬块;
5、便便表面有条纹状血。可能是由于便便较硬引起「肛裂」。
误区一:没有每天便便,一定便秘了
便秘并不只是以排便间隔时间为标准,伴随着大便干结、排便费劲才是便秘。
如果单独排便时间间隔长(有些人称为「攒肚」),有的宝宝甚至3~4天才排便一次,还有的每天排便3~4次。只要宝宝饮食正常,生长曲线正常,精神状态良好,都没有担心的必要。
误区二:母乳容易引起便秘
有的妈妈可能认为母乳吸收完全,食物残渣比较少,所以长时间不排便,就认为母乳喂养的宝宝容易便秘。其实纯母乳喂养的宝宝便秘发生的概率很少。因为母乳含有水溶性膳食纤维低聚糖,能在宝宝肠道中分解,增加粪便体积,预防和减少便秘的发生。此外,母乳中还含有很多有益于宝宝肠道健康的益生菌,包括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
误区三:喂养添加益生菌的奶粉不便秘
即使有额外添加的益生菌,奶粉或混合喂养的宝宝便秘的发生的情况反而较多。
主要原因有:奶粉冲调过稠(这种情况下需要妈妈们确保按照正确的水、粉比例冲调奶粉);
盲目地补充钙、铁、锌等矿物质:若给宝宝喂养配方奶,其各种营养素已能满足宝宝需求,额外补充的矿物质会与脂肪酸结合形成钙皂,引起便秘。
误区四:现在不拉没关系,总会拉的
如果积留在宝宝肠道的便便越多、时间越长,就会变得更硬、更干,于是就更难从体内排出。而且由于干燥的大便排出时非常疼痛,孩子或大人会下意识地将大便憋回去,造成问题进一步加重。所以,有问题要尽早解决啊!
误区五:喝酸奶可以治疗便秘
虽然有些酸奶中确实有一定比例的活菌,有可能有助于肠道健康,但还有两点需要考虑:
较小的宝宝不适合饮用酸奶,酸奶中的牛奶蛋白可能引起宝宝过敏;如果想要酸奶起到改善便秘的作用,需要足够多的益生菌活菌数量。
误区六:宝宝便秘就用开塞露
缓解便秘的方法分为「治标」和「治本」。应用开塞露,是解决眼前问题的方法。开塞露虽是安全无刺激的,紧急关头可以使用。但是,找到便秘的原因问题才是关键。
误区七:多喝水可以治疗便秘
多喝水可以改善症状,但是没有治疗效果。多喝水确实可以促进肠道蠕动,但是也对多只能起到改善症状的作用,而不能治疗便秘。一般而言,便秘的主要原因还是食物加工过细、过精,导致摄入的膳食纤维不足、食物残渣过少而引起。
误区八:香蕉可以治疗便秘
吃多了生香蕉反而会引起或者加重便秘。其实未成熟的香蕉内含有较多的鞣酸,有较强的「收敛」作用,反而会抑制胃肠液分泌并抑制其蠕动,如果宝宝摄入过多,就有可能引起便秘或加重便秘病情。而由于香蕉里面的膳食纤维含量不高,就算是成熟的香蕉,其通便效果也不好。相比之下,西梅、杏、苹果、梨是更好的防便秘水果选择。当然还有高纤维的蔬菜,如西兰花、南瓜、红薯等。
误区九:宝宝便秘就吃益生菌
根据美国儿科学会,最常见的益生菌是「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的微小菌株,研究证明,这两种益生菌可以预防或治疗婴儿感染性腹泻和湿疹等症状。但是,对很多其他的健康问题来说,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证实单用益生菌可以改善,包括便秘。
而且,益生菌可能的益处只有在摄取了足够的益生菌时才会体现。一旦婴儿停止饮用添加益生菌的配方奶,肠道内的细菌就会回到之前的水平。其实,益生菌更适合在宝宝肠道功能紊乱的时候使用,如腹泻、消化不良、使用抗生素时。而且,妈妈们要注意选择不含奶、糖等的益生菌制剂。
误区十:便秘只能治疗,预防没有用
其实,便秘的预防才是关键。妈妈们应该熟悉宝宝的正常排便模式、典型的便便性状和软硬度,这样才能分辨到底有没有便秘,便秘的严重程度如何。更重要的是从合理的饮食搭配和良好的排便习惯做起,而不是长期依赖药物或是益生菌解决眼前问题。
注:若宝宝有顽固性便秘,医院检查,确定病因,排除器质性疾病或食物过敏等问题,对症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