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醒吧家长们孩子灌肠危害大,感冒发烧

灌肠科普

灌肠是最近几年常听到的治疗方法,宝宝发烧感冒积食,很多诊所里的医生二话不说就推荐灌肠。甚至有些父母主动要求给正在发烧的孩子灌肠,原因只有一个:见效快!但是,这种方法在很多孩子亲试有效的同时,也的确出现过不少严重的医疗事故:

?年,1岁8个月的女童因积食被家人送去诊所就医,灌肠后开了一些口服药,第二天病情恶化抢救无效死亡。

?年,河南一名2岁儿童患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入院,经查是由于过去一年中反复使用灌肠疗法治疗发烧感冒,期间使用的激素如地塞米松和退热药氨基比林超出正常用量3-5倍。

宝宝生病本来就让家长很着急,喂不下去药又不想打针打吊瓶,一听说有这种把药直接灌入肛门的做法,起效快、操作方便、“副作用小”就想尝试。本是一种不常用的医疗手段,如今却被滥用在孩子身上。

灌肠滥用不在少数,甚至被神话“绿色疗法”

有医生坦言,“直肠滴入用药量大,用药不严格,到现在为止国家也没有提倡,也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可以执行,大家都是在乱用药物,口服的、静脉用的,只要是药物就都灌进去。大多数所谓的经验方药量都会超出口服或者静脉用药很多倍。

灌肠治疗在不少地区流行,不光用于发烧,感冒、腹泻、肺炎、便秘都给灌。灌的有盐水、亚胺培南这样的高级别抗菌素,也有利巴韦林这样国内常用抗病毒药,地塞米松这样的激素自然不在话下,更少不了柴胡、板蓝根、喜炎平等常用中药及中药注射液。

灌肠不应该是一种常用的医疗手段

所谓灌肠治疗,也就是把液体或药物通过肛门注入肠管来达到清洁或治疗目的,说白了就是一种清洁肠道或给药的方式,医院有使用吗?有,只是不那么常用(记住:不常用)。

在儿科领域,需要灌肠的大概有三类情况:

第一类一是清洁肠道,比如巨结肠的孩子因为排便困难需要生理盐水灌肠来帮助排便。

第二类是检查或者特殊治疗目的灌肠,比如巨结肠造影检查,需要把造影剂灌入结肠然后显影结肠,特殊治疗就是肠套叠的孩子,需要从肛门灌入气体或者水把套进去的肠子冲出来。

第三类是通过直肠给药来达到治疗目的,最常见的就是开塞露,还有大家都知道的对乙酰氨基酚栓退热了,再来就是水合氯醛保留灌肠让孩子镇定或睡觉。在孩子不能口服或者不愿口服的时候才考虑直肠给药,比如当孩子哭闹不肯吃,或者一吃就恶心呕吐,或者手术前后需要禁食的时候。

医院几乎不会常用灌肠这种治疗方式

而对于一般的小儿发烧感冒,医院基本不会灌肠。只有符合灌肠指征,且由专科医生预先检查、判断后才能实施,灌肠后还要留院观察反应。而不应是很随意的判断,更不能说灌肠能解决所有问题。

灌肠的副作用:

操作麻烦,药物容易外泄,吸收面积小,吸收不规则,不易控制用量等问题。

●有些药物刺激还可能造成局部溃疡

如果是插管灌肠还可能引起肠道损伤,导致出现甚至穿孔等风险

不是药物都可以直肠给药,除非是专门设计为直肠给药的栓剂,药品说明书里注明可以灌肠给药才可以用,医院里应用并不多。

直肠有其固有的生理环境,长期或多次直肠滴入给药,会导致直肠黏膜、直肠的酸碱度,直肠壁的分泌吸收等生理功能和生理环境发生改变,损伤肠道。

灌肠治疗的众多不合理我国早有指导原则

●抗生素灌肠的不合理性:在我国的《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指导原则》里,根本不存在经肛门灌入这种给药方式,也没有哪种抗菌素的说明书里写了可以灌肠给药。把口服药和注射针剂拿来灌肠无一不是违规用药。

●激素灌肠退热的不合理性:中国年的发热指南都明确说了:反对使用糖皮质激素作为退热剂用于儿童退热。

●凉水灌肠降温的不合理性:我国年的儿童发热指南同样也早就说过:不推荐冰水灌肠退热,除非临床出现超高热。而体温超过41°C的超高热本来极少见。

既然灌肠退热不好,为什么很多孩子一灌肠就好了呢

很多人也会可能会问,既然灌肠退热不好,那为什么很多孩子一灌肠就好了呢?

一灌肠就好了当然可能会有,而且应该会不少。除了盐水本身可以带走部分热量有助降温外,灌入的一些药物比如感冒药里很多含有对乙酰氨基酚,也可以起到退烧效果。此外人体本身有体温调节机制,即便不吃药,温度高到一定程度绝大部分也会自己调节下来。另外孩子发烧大部分呼吸道、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基本都是自愈性疾病,不用药大部分也自己会好,灌肠治疗后孩子退烧了一点不奇怪。

滥用灌肠治疗的危险和严重后果

●灌肠用药随意,计量无法精确

目前国内灌肠专用药物比较少,缺乏专业用药剂量指导。很多医生用药剂量随意,一旦掌握不好用量更容易出现危险。

另外,很多小诊所中西药剂混合给宝宝灌肠,毒副作用以及使用剂量都还没有相关实验数据支持,很多都是自配药,而且剂量难掌控,所以这样做是很危险的。

当然童妈查阅了好多,一些论坛说灌肠药物为什么那么快孩子能退烧,是因为药物可能含有激素。只是没通过口服,换了种用药方式!所以给孩子用药前,父母要问清,不管那护士态度好不好!

●造成穿孔、出血等肠管损伤

塞个退热栓不至于有什么危险,但插管打液体和药物灌肠就可能造成穿孔、出血等肠管损伤,孩子因为肠壁更薄弱,出现这种风险更大。

●增加过敏、耐药风险

给孩子用不该用的激素、抗生素,随意改变药物的使用方式,可能增加过敏、耐药风险,局部药物刺激也可能引发结肠炎,灌肠还可能改变肠道正常菌群环境,诱发肠道感染,长时间保留大量液体灌肠还可能导致孩子水电解质紊乱,甚至死亡。

结语

●灌肠是一种直肠给药的方法,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医院很少用来治疗普通的小儿感冒发烧咳嗽消化不良,中西药混用尤其易产生危险。

●灌肠药物的吸收率不比口服药高,也并不是更安全,只是吸收起效会稍微快点,一样要吸收入血液才起作用,一样要经肝脏代谢。

●宝宝发烧,当口服药喂不进去或喂完就吐时可以考虑使用中药穴位保健贴,通过穴位经络渗透达到治疗病症的效果

●宝宝发烧时可以中药贴配合儿推手法

首先第一个就是清天河水。

宝宝发烧了,清天河水,我建议爸爸妈妈用温的矿泉水,温温的水,手指沾上温水以后,从宝宝手上看我们这样图片儿。从a点向b点用我们的食指和中指向下直推,速度大概在一分钟一百八到两百下,那么不同的年龄的宝宝他的一个次数是不一样,两岁以上的宝宝每增加一岁增加一百下,也就是如果是三岁的宝宝,那么我们做这个青天河水一分钟就得达到三百下;那如果是四岁,我觉得达到四百下,因为小儿推拿跟成人推拿最大的一个区别,它在于一个亲、快、柔和,所以呢,我们就一定要注意这个速度。

第二个推三关,就是在宝宝的手手臂的内侧,也就是大拇指一侧。刚刚看到的清天河水是在宝宝手臂内侧的正中间,那么推三关是在他大拇指一侧,也是按照这张图是从c点向顶点推,也同样是这样子的方式向下一百二十字到一百八十四每分钟。

第三个退六腑,退六俯这个动作按照箭头画的是反过来推。正常退六腑的是从f点下一点。六府是在哪呢?就是在我们的小手指一侧,那么你握着宝宝的手,从f点直线的方式往上推,用我们的食指和中指往上推,度适中,一分钟一百二十到一百八十或者是一百八到两百下。也就是根据你的一个年龄,一般一岁以内的宝宝大概是一分钟一百下;两岁的宝宝一分钟两百下;三岁宝宝就一分钟三百下,根据年龄来适当的增加它的这个速度以及次数。

如果宝宝的感冒是发烧是在三十八度左右的低烧,那么前面三个动作你做到位,基本上宝宝热度就可以退下去;那如果是超过三十八点五到三十九度,有个新动作叫打马过河。打马过河是怎么做的呢?就是用我们的食指和中指,从我们的a点向b点拍打上去,就是从一点向b点不断的拍打往上拍打拍一直拍到顶点,就好像是小马在哒哒哒的马蹄声,家长一定要轻轻的拍上去,一定是沾上一些温水,不要用冷水也不要用很烫的热水,最好是温水或者是常温的水,这样子的话可以快速的帮宝宝把烧退下来。

当宝宝轻微感冒发烧时,尽量采用绿色方法治疗,小爱强烈推荐纯中药精密熬制的孔小兒中药穴位保健贴+儿推手法,当38.5医院听从医生建议就诊

记住,下次再有人推荐给宝宝灌肠,妈妈们要谨慎了。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怎么走
北京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nkb.com/zdff/83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