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速递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围术期个体化

先天性巨结肠(HD)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肠道发育畸形,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胀、营养不良、呕吐以及便秘等。HD患儿由于长期腹胀便秘,大部分患儿存在营养不良,因此HD患儿围术期的营养状况不容忽视。我科通过对HD患儿围术期实施个体化营养支持等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年1月—年12月在我科治疗的例HD患儿为研究对象,年1月—年12月62例为对照组,临床资料由病历查阅获得,其中男52例,女10例,年龄(4.13±3.13)岁;年1月—年12月60例为干预组,其中男49例,女11例,年龄(4.18±3.32)岁。两组患儿纳入标准:①经钡灌肠、直肠黏膜活检诊断为HD,拟行HD根治术的患儿;②年龄大于6个月混合喂养的HD患儿;③患儿家属同意参加本研究者。排除标准:①术前合并严重并发症(小肠结肠炎、巨结肠危象、肠穿孔等)的HD患儿;②拟行肠造口的患儿;③经口进食困难患儿。本研究均经患儿家长知情同意。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围术期营养支持治疗,包括术前流质饮食,术后给予静脉高营养,肛门恢复排气后以流质饮食开始逐步过渡至正常饮食,健康教育内容为HD常规疾病知识宣教,教育方式主要为对患儿及其家属的口头宣教。干预组患儿采用新的围术期个体化营养治疗方案。

1.2.1 术前根据营养评估制定个体化食谱

研究表明,所有HD患儿均建议接受术前营养状况评估。患儿入院48h内请营养科医师会诊完成营养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及营养科医师意见,为患儿制定个体化食谱及配制肠内营养液,饮食由本院营养餐厅提供,结合患儿具体情况决定肠内营养液为代餐或加餐,频率每日2~6次,并根据患儿服用情况动态调整肠内营养液的口味、剂量及次数,术前5d单纯口服肠内营养液至手术前晚。由责任护士指导家属按时给患儿服用,并做好观察记录。目前许多国家的麻醉学会推荐禁饮时间延后至麻醉前2h,之前仍可口服清饮料。为缓解长时间禁食禁饮造成的不适,麻醉前2~4h给予患儿口服适量10%葡萄糖水,减少患儿饥饿感。

1.2.2 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

大量文献支持胃肠道术后早期进食能促进肠道蠕动恢复,维持肠道屏障功能,避免肠道菌群易位。患儿术后第1天开始口服少量糖水,第2天由主管医生依据营养医师出具的营养处方为患儿选用经组合的肠内和肠外营养液,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同步进行,逐步过渡到单纯肠内营养至正常饮食。责任护士记录患儿术后第1天和第7天的总蛋白(TP)和前白蛋白(PA),术后进食时间、术后肠外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

1.2.3 规范HD住院流程,严格执行HD临床路径

责任护士在患儿入院后立即通知主管医生,确保入径率%。培训责任护士熟悉HD临床路径内容和个体化营养支持内容,严格执行临床路径表上的护理项目,有变异时及时与医生讨论。

1.2.4 制作HD健康教育手册,建立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nkb.com/zdff/91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