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绍涛:“有了较为成熟的腹腔镜技术,同时还要达到一定的创新能力和水平,才能更好地在小儿外科领域使用机器人技术。”
年12月7日,医院小儿外科为一名4个月大的患儿成功施行了达芬奇(daVinci)机器人胆总管囊肿切除和肝总管Roux-n-y吻合术,创下了国内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患儿年龄最小的记录。昨日,时值患儿出院满一个月,患儿的母医院复查,各项检查表明,患儿康复状况良好。
接受手术的患儿是一名来自湖南益阳的女婴,名叫贝贝(化名),其母亲在孕期产检时,即发现胎儿有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出生后确诊,需要手术治疗。
小儿胆总管囊肿的分离切除是一种复杂的手术,医院能够完成微创手术治疗。经过几番辗转,贝贝的父母慕名找到医院小儿外科主任汤绍涛教授。
在各项相关检查达标,征得家属同意的条件下,汤教授及其团队对年仅4个月大的小贝贝实施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手术历时分钟,术中几乎没有出血,胆肠吻合流畅、确切,术后没有出现体温升高的反应,恢复非常顺利,术后不久即出院。
汤绍涛团队(右一在控制台前操作者为汤绍涛教授)为小贝贝实施机器人手术
为四个月大的患儿成功施行机器人手术的汤绍涛团队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自年引入中国以来,绝大多数手术患者是成年人,主要应用于肠道、肝胆、心脏、泌尿、妇科等手术,与普通手术相比,具有3D影像逼真、操作稳定无抖动以及超越人手的灵活度等多种优势。由于机器人手术设备体积较大,而小儿的体腔较成年人小得多,截至目前,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小儿外科领域的应用尚处起步阶段。
医院小儿外科于年4月开始尝试采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对小儿施行微创手术,为了将目前主要用于成人手术的达芬奇机器人系统成功地运用到小儿身上,该科在小儿的最佳手术体位、穿刺器的布局、器械的型号、电刀功力的大小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创新,并选择最为擅长的先天性巨结肠和胆总管囊肿手术入手,建立了一整套适用于小儿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方法。
一系列创新的机器人手术方法
医院复查的小贝贝见到汤教授手舞足蹈,一点都不认生
据达芬奇机器人制造商美国直观医疗器械公司(IntuitivSurgical)统计,年,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完成单台小儿普外科达芬奇机器人手术量21台,位居中国第一。
自年4月开始引入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开展小儿外科微创手术,医院小儿外科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连续创造小儿普外科达芬奇机器人年手术量全国第一,以及在出生仅4个月大的患儿身上成功实施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这两项全国纪录。
谈及为何能取得这些成绩,汤绍涛教授认为,长期积累的大量的小儿腹腔镜手术经验,以及对于病例的精准选择,加之每次术前的充分准备,让达芬奇机器人技术在医院小儿科的应用趋于成熟。“有了较为成熟的腹腔镜技术,同时还要达到一定的创新能力和水平,才能更好地在小儿外科领域使用机器人技术。”汤教授如此总结。
如果您喜欢本文,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