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简介
肠扭转是指一段肠袢沿其肠系膜纵轴扭转超过度,可为顺时针方向亦可为逆时针方向,使扭转两端的肠管发生完全的或部分的闭塞,从而产生闭袢性肠梗阻、肠系膜血管受压。肠扭转是一种绞窄性肠梗阻,扭转的肠管迅速发生坏死穿孔和腹膜炎,是肠梗阻中病情凶险、发展迅速的一类。如未能及时处理,死亡率较高(10%~33%)。肠扭转是造成急性肠梗阻的常见原因。在我国占第3位,约占肠梗阻的14%,肠扭转的发病与地区有关,在东欧、俄罗斯、中亚和非洲较多见。西欧和美国的肠扭转相对较少,不及肠梗阻的10%;我国的肠扭转中小肠扭转多于结肠。
病因
肠扭转是一种绞窄性肠梗阻。扭转的肠管迅速发生坏死穿孔和腹膜炎,是肠梗阻中病情凶险、发展迅速的一类,如未能及时处理,死亡率较高(10%~33%)。肠扭转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肠扭转病因不清,并无解剖上的异常,可能与饱餐后,肠腔内有较多的尚未消化的内容物,当有体位改变明显的运动时,小肠因有重量下垂而不能随之同步旋转而造成。
继发性肠扭转是由于先天性或后天获得的解剖改变,出现一固定点形成肠袢扭转的轴心。但是肠扭转的产生常常是下列三个因素同时存在:
1、解剖因素
扭转肠袢的肠系膜过长,又因先天发育或粘连收缩使肠系膜根部附着在腹膜后处过于狭窄。故好发部位多为小肠、横结肠、乙状结肠和活动度大的盲肠。手术后粘连,梅克尔憩室、乙状结肠冗长,先天性中结肠旋转不全,游离盲肠等,都是发生肠扭转的解剖因素。
2、物理因素
在上述的解剖因素基础上,肠管重量、容量增加和肠管蠕动增强。如饱餐后,特别有较多不易消化的食物涌入肠腔内;或是肠腔有较多的蛔虫团;肠腔有较大的肿瘤或在乙状结肠内积存着大量干涸的粪便等,都是造成肠扭转的潜在因素。
3、动力因素
强烈的蠕动或体位的突然改变,使肠袢产生了不同步的运动,使已有轴心固定位置且有一定重量的肠袢发生扭转。
症状
肠扭转是闭袢性肠梗阻加绞窄性肠梗阻,发病急且发展迅速,死亡率高达10%以上,应特别予以重视。本病起病时腹痛剧烈,腹胀明显;早期即可出现休克;症状继续发展且逐渐加重,且无间歇期。肠扭转的好发部位是小肠、乙状结肠和盲肠。临床表现因扭转部位不同而不同:
(1)小肠扭转
小肠扭转最为多见。常发生在青壮年男性体力劳动者。发病前常有暴食和剧烈活动史。发病突然,持续性腹部剧痛,并有阵发性加重;先有脐周疼痛,可发射至腰背部,是由于牵拉肠系膜根部的缘故。呕吐频繁,腹部膨胀明显。早期即可有压痛,但无肌紧张,肠鸣音减弱,可闻及气过水声。腹部X线平片可因小肠扭转的部位不同而又不同的显示。全小肠扭转时,可仅有胃十二指肠充气扩张,但也可小肠普遍充气并有多个液面;部分小肠扭转时,可在腹部的某一部位出现巨大胀气、扩大的肠袢,且有液气面。由于肠内和腹腔内渗液和出血,加之肠内致病细菌移位,病人很快出现低血容量休克和感染性休克。一般术前仅能做出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手术中才能确定肠扭转的情况。
(2)乙状结肠扭转
多见于老年男性。多有乙状结肠冗长或便秘病史。病人有腹部持续胀痛,逐渐隆起,有下腹部坠痛感但无排气排便。左腹部明显腹胀。可见肠型,叩之呈鼓音,压痛及肌紧张均不明显。X线平片可见巨大双腔充气的肠袢,且有液平面。这一类乙状结肠扭转较常见,且可反复发作。另有一些病人呈急性发作,腹部有剧痛、呕吐;触诊有压痛、肌紧张,显示扭转重,肠管充血、缺血明显,不及时处理可发生肠坏死。
(3)盲肠扭转
盲肠扭转较少见。多发生在盲肠可移动的病人。可分为急性与亚急性两型。盲肠急性扭转不常见。本病起病急,有剧痛及呕吐,右下腹有肿块可触及,有压痛。可产生盲肠坏死、穿孔。亚急型起病稍缓,病人主诉右下腹部绞痛;腹部很快隆起,不对称;上腹部可触及一弹性包块。X线平片可见巨大的充气肠袢,伴有多个肠充气液面。
检查
肠扭转是闭袢性肠梗阻加绞窄性肠梗阻,发病急且发展迅速,死亡率高达10%以上,应特别予以重视。在诊断上,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即可确诊。凡急性肠梗阻患者均应考虑有本征的可能性,X线检查可证实诊断。具体检查如下:
(1)实验室检查:
血色素及白细胞计数早期可正常。在出现脱水征时,可发生血液浓缩与白细胞增高。血清电解质、二氧化碳结合力、血气分析、尿素氮等均可发现异常。血清无机磷、肌酸激酶及同功酶检测或可升高等。
(2)X线检查:
小肠扭转:腹部X线检查符合绞窄性肠梗阻的表现。另外,还可见空肠和回肠换位或排列成多种形态的小跨度蜷曲肠袢有等特有的征象。
乙状结肠扭转:X线钡剂低压灌肠往往不足ml便不能再灌入。检查见扭转部位钡剂受阻,钡影尖端呈“鸟嘴”形。
治疗
1.小肠扭转
(1)早期可先试用非手术疗法①胃肠减压吸除梗阻近端胃肠内容物。②手法复位病人膝胸卧位,按逆时针方向手法按摩。
(2)手术治疗出现腹膜炎或非手术疗法无效应行手术,无小肠坏死,将扭转肠襻复位,同时观察血运,若肠襻坏死,切除坏死肠襻,并行小肠端端一期吻合。
2.乙状结肠扭转
(1)非手术疗法①禁食、胃肠减压。②试用纤维结肠镜或金属乙状结肠镜通过梗阻部位,并置肛管减压。③乙状结肠扭转经置管减压缓解后,应择期手术,切除过长的结肠。
(2)手术疗法①非手术疗法失败或疑有肠坏死,应及时手术。②术中无肠坏死,可将扭转复位,对过长的乙状结肠最好不行一期乙状结肠切除和吻合,以后择期行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③已有肠坏死或穿孔,则切除坏死肠襻,近端外置造口,远端造口或缝闭,以后择期行吻合手术,多不主张一期吻合;手术经验丰富者,可视情况完成一期吻合。
3.盲肠扭转
(1)盲肠扭转应及时手术。
(2)盲肠无坏死,将其复位固定,或行盲肠插管造口,术后两周拔除插管。
(3)盲肠已坏死,切除盲肠,做回肠升结肠或横结肠吻合,必要时加做回肠插管造口术。
护理措施c
饮食,禁饮食,如梗阻解除,症状消失,12小时以后可开始进流质饮食,但忌甜食、牛奶;24小时以后可进半流质饮食;3日以后改普食。在饮食上需注意:(1)适宜的食物:一定要清淡。多吃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绿叶蔬菜、胡萝卜、水果等。(2)饮食禁忌:不能暴饮、暴食、要禁大鱼、大肉、大油、高脂、高胆固醇(如动物内脏、鱼籽、蟹黄、蛋黄等)、油煎油炸食物及含油多的糕点、酒类。胃肠减压,保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性状及量。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拟出定性、定量及定时的输液计划;输液中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准确记录出入量、测定有关的血生化指标,以使补液治疗更准确有效。防治感染和毒血症,不管哪种类型的肠梗阻,梗阻近端的肠腔内均有细菌繁殖并产生毒素,故应常规使用抗生素。
观察病情变化:出现以下情况应警惕绞窄性肠梗阻:腹痛发作急骤,为持续性剧痛,或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或剧痛伴腰背痛;呕吐出现早、频繁,呕吐物或胃肠减压液均为血性;腹胀不对称,腹部有局限性隆起,或触痛性肿块;肛门排出血性物;出现腹膜刺激征,肠鸣音由亢进转为减弱或消失;早期出现休克,抗休克治疗无效,体温升高;腹腔穿刺抽出血性液;白细胞升高;X线检查可见孤立、突出胀大的肠袢,位置固定不变,或有假肿瘤状阴影或肠间隙增宽。
非手术治疗无效及绞窄性肠梗阻者,做好手术治疗准备。平时大家需尽早认识肠梗阻的护理事项,而且要注意调节方式,有效地提高患者身体素质。平时也要注意合理的进行保健,有效进行饮食,避免造成心律失常,而且还会导致直肠狭窄,希望大家尽早了解肠梗阻的一般症状,尽早发现疾病,避免延误治疗。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