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小课堂
肠套叠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婴儿为高发人群,
其中以4到10个月的宝宝居多,
就诊不及时可能会造成缺血性坏死或穿孔,
甚至危及生病。
那么,小儿肠套叠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小如何预防小儿肠套叠?
急救措施怎么做?
大家来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肠套叠
肠套叠是指原本相邻的两节肠管,在一些因素的影响下,其中的一节进入了另一节的肠管内,导致肠道空间狭窄,该部分的内容物难以有效地循环。婴儿是其高发人群,尤其以4到10个月的婴儿居多,2岁后这种疾病会伴随着宝宝的成长慢慢消失,一般男孩的发病率高于女孩,春末夏初的患儿最多。
小儿肠套叠的典型症状
小儿本来肠道就非常的脆弱,一旦没有呵护好,难免就出现问题,其中小儿肠套叠的典型症状是什么呢?
肠套叠是婴儿最常见的急腹症,如超过24小时,会使血液循环受阻,进一步发生肠坏死,威胁小孩的生命安全。临床表现是突然无任何原因,发生小儿大声哭闹,伴有面色苍白,出冷汗。医院空气灌肠,有的需要手术。
小儿肠套叠,多发生在4个月到两岁之间,这个病95%都是原发性的,只有5%是继发性的,继发性的肠套叠大多数年龄都是两岁以后,典型的症状有:第一是腹痛,腹痛是有规律性的,阵发性的腹痛。第二是腹部包块。第三是血便,果酱样大便。这是3个典型的症状。治疗基本上都是采取这个B超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如果灌肠不能复位的话,就需要手术。
引起肠套叠的原因
肠套叠属于消化道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最常见。该病症的起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饮食原因
4—6个月左右,宝宝的肠道开始接触母乳以外的刺激物,大量的辅助食物会使得原有的肠道环境改变,引起功能紊乱,肠套叠就很容易找上宝宝。
2.病毒感染
病毒会导致肠道机能失调,一旦受到如内腺病毒、轮状病毒等侵袭,肠叠套出现的机率极高。
3.肠道痉挛
痉挛是宝宝肠道常见的现象,此时原本按照节律蠕动的肠道会失灵,可出现过快或逆蠕,很容易引起叠套。
4.回肠和盲肠生理特性
回肠和盲肠叠套现象会在多数宝宝身上出现。相较于成人的回盲肠直径比例(1:2.5),新生儿仅为为1:1.43,且肠瓣肥厚,游动性极强,可导致回肠嵌入盲肠达1厘米之多。肠道很容易因为炎症或者食物刺激出现肿胀等情况,从而引起肠瓣移动,牵拉肠管,导致套叠的出现。
5.神经失调
部分孩子出现肠叠套可能是由于控制肠道的神经失调引起的,这些孩子的交感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极有可能存在故障。
6.遗传因素
一些宝宝的肠套叠,有可能来自家族的因素,父母或者近亲亲属曾患病,那么宝宝患上这种疾病的可能性较大。
小儿肠套叠的预防和急救
孩子肠道出现套叠除了肠道的生理和少部分遗传因素外,其他诱因可通过日常护理得以避免的,减少病症的显现。
1.饮食合理
小儿摄取的食物量要合理,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否则对胃肠运转不利。孩子进食辅助食物时,根据其肠道的吸收特点进行,以免消化紊乱,此外孩子冷暖也要注意,可减低孩子胃肠痉挛的出现。
2.不要盲目用药
一些妈妈担心孩子体内会有蛔虫或者寄生虫等,就给孩子吃药物,如果用药不当,扰乱肠道的蠕动功能,因此给孩子做过检查,听取医生的建议后,在用药,以免带来危险。
3.发现苗头立即就诊
肠套叠如果遇到诱发因素,可能再次出现,家长要注意了。当以往的症状重现时,医院就诊。
1
END
1
我们坚信更多丰富体验才能不断
激发孩子无限潜能
NYC给婴幼儿最好的开始
给父母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