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计划0227行走的知识点

第四节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护理

1.主要病因——幽门螺杆菌(HP)感染

2.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区别

不同点

胃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

好发部位

胃角和胃窦小弯

十二指肠球部

疼痛部位

剑突下正中

上腹正中或偏右

疼痛时间

进餐后0.5~1小时出现,持续1~2小时后逐渐缓解

饥饿痛或空腹痛

疼痛规律

进食-疼痛-缓解

疼痛-进食-缓解

3.并发症

并发症

临床特点

上消化道大出血

消化性溃疡病史+呕血、黑便,失血性休克、氮质血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怀疑并发出血首选检查是胃镜

穿孔

消化性溃疡病史+突然上腹部剧烈疼痛,并持续蔓延至全腹,腹腔刺激征阳性,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首选立位X线,可见膈下有新月状游离气体,腹腔穿刺可抽出淡黄色浑浊液体

幽门梗阻

消化性溃疡病史+餐后上腹部饱胀,频繁呕吐宿食,严重时可引起电解质紊乱

癌变

少数胃溃疡可发生癌变,十二指肠溃疡则少见

4.辅助检查

胃镜+胃粘膜活组织检查:是确诊最有价值、最可靠的检查

5.手术方式及术式选择

(1)胃大部切除:①毕Ⅰ式手术:胃大部切除+胃十二指肠吻合→胃溃疡者首选;②毕Ⅱ式手术: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十二指肠残端缝闭→十二指肠溃疡者首选。

(2)选择性胃迷走神经切断术:十二指肠溃疡者次选。

6.术后并发症护理

(1)吻合口出血:多发生在术后24小时内,应禁食、有休克征象者,应立即平卧。

(2)胃肠吻合口破裂或瘘:多发生在术后5~7天。护理要点禁食、胃肠减压、腹腔引流。

(3)术后梗阻:多发生于毕Ⅱ式术后,主要表现呕吐。护理要点禁食、胃肠减压及输液。

(4)倾倒综合征:①早期倾倒综合征:餐后10~20分钟恶心、呕吐,平卧数分钟可缓解。护理:少量多餐,低糖高蛋白饮食,餐时限制饮水,餐后平卧10~20分钟;②晚期倾倒综合征:餐后2~4小时出现低血糖症状,稍进食可缓解。宜低糖高蛋白饮食,少量多餐。

(5)十二指肠残端破裂:是毕Ⅱ式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近期的严重并发症。一般多发生在术后24~48小时。

第五节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护理

1.病变部位———直肠和乙状结肠

2.临床表现

(1)消化道症状:慢性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常伴有里急后重。

(2)肠外表现:部分患者可有发热、消瘦、低蛋白血症、皮肤结节红斑、关节痛、口腔黏膜溃疡等。

3.并发症

(1)中毒性巨结肠(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好发于横结肠,表现为明显腹胀、恶心呕吐等(应用阿托品或钡剂灌肠可诱发)。

(2)急性肠穿孔、直肠结肠癌变、直肠结肠大出血、肠梗阻等。

4辅助检查

(1)首选检查———结肠镜———①颗粒状、②浅溃疡、③连续分布。

(2)确诊检查———结肠镜+活检

5.药物治疗与用药护理

一般治疗: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轻、中度者给予流质饮食,严重者禁食,对于采用保留灌肠疗法的患者,应指导其尽量抬高臀部,左侧卧位,以延长药物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

第六节小儿腹泻的护理

1.病因分类及临床特点

(1)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下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精神、食欲好,体重增长正常。不需特殊治疗,不影响生长发育。

(2)秋季腹泻(常见、常考):①病原体是轮状病毒;②多见于6~24个月婴幼儿;③病初呕吐→随后腹泻,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便,量多含少量黏液,无腥臭;④常伴有上感样症状,严重者发热,脱水,血压下降,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甚至休克。

2.脱水程度的观察判断

3.不同程度脱水的临床表现

4.静脉补液

(1)适应症:中度以上脱水且腹胀或呕吐明显者。

(2)静脉补液原则:①入院第一天补液总量=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②累计损失量应在8~12小时补足,滴速每小时8~0ml/kg。③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在12~16小时内输入,滴速约每小时5ml/kg。④第二天及以后主要补充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⑤先快后慢,先浓后淡,先盐后糖,见尿补钾,抽搐补钙。

李熙彤老师从事金英杰高端班工作近2年,在辅导过程中,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深受广大学员的喜欢。本着“听得懂”“记得住”“会做题”“考得过”的教学理念以及多元化、条理化、清晰化、互动化的教学方式。表现突出,是一名集专业与辅导为一体的专业化老师。坚持“一切为考试”的原则授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nkb.com/zlcl/9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