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宝妈,一定都听说过“肠套叠”这个疾病,但是并不了解!4-10个月的宝宝属于高发人群,而且最佳治疗时间很短!肠套叠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可能会造成缺血性坏死或者穿孔,严重时可能危及宝宝的生命安全!因此,我们对于肠套叠一定要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够在疾病发生时做出正确的预判!
什么是肠套叠?
肠套叠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多见于1岁以内的宝宝,在5岁后少见。肠套叠就是一段肠管套入相连接的另一段肠管腔内,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肠管和肠壁血管受压,引起一系列不适表现。
宝宝肠套叠有哪些表现?
1.出现果酱样大便。
在宝宝患病初期,可有1-2次正常大便,随后排便出含血和黏液的粪便,像果酱样。大多数患儿在生病后4-12小时会出现带有这样特征的果酱样大便。
2.腹痛。
当宝宝患上肠套叠,虽然会出现腹痛,但是由于宝宝年级较小,不能够正确表述自己的疼痛,因此通常变现为哭闹、屈腿、面色苍白等。当腹痛缓解后又如正常一样,可以正常进食和游戏,腹痛反复发作后,宝宝的精神状态较差,嗜睡、精神萎靡甚至出现休克。
3.呕吐。
宝宝患上肠套叠,在腹痛不久之后就会出现呕吐的情况。初次呕吐的为乳汁或食物残渣;后期伴有胆汁吐出,晚期可吐出粪便样液体。
4.腹部出现肿块。
因为肠套叠是一段肠管套入其相连的肠管腔内,因此局部隆起出现肿块,这也是肠套叠的典型症状。在患病初期,可以在腹部摸到肿块,但是在后期,由于脱水、腹胀、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反而不易查出肿块。
肠套叠有哪些危害?
当宝宝患上肠套叠后,除了阵发性腹痛、阵发性呕吐、啼哭的现象外,还会出现血便。这主要是因为肠管的套入,使得肠壁出现的血液与肠粘液会和造成血便的发生,肠套叠的最佳治疗时间只有48小时,如果没有及时的接受治疗,很可能会导致宝宝肠坏死以及腹膜炎的发生,严重的情况下还有生命危险。
如何预防宝宝肠套叠?
肠套叠属于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发生在添加辅食阶段的宝宝、以及出现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的婴儿,因此想要预防宝宝肠套叠,主要从饮食方面进行控制。
合理添加辅食:在添加辅食的过程中,一定要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够操之过急。在给宝宝添加一种新食物之后,一定要适应一周左右,没有过敏等不良反应后再添加另一种食物,千万不可同时添加多种食物。添加食物的量也要合理,要从少开始,酌量增加。平时还要做好宝宝的腹部保暖,避免肠胃功能紊乱发生腹泻等。
不要盲目用药:当宝宝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时,不要根据经验盲目的用药,一旦用药不当,反而会刺激肠道,影响宝宝的肠道蠕动功能,反而加重病情。因为肠套叠有阵发性、持续性的特点,因此当症状再次出现的时候,家长就不可以忽视大意,医院进行检查治疗,抓住最佳的48小时治疗时机。
以上就是给各位家长总结的有关于肠套叠的小知识哦,一定要掌握,及时的发现隐患,帮助宝宝打败疾病哦~如果还有其他想了解的育儿知识,还可以在后台给我留言哦!
益之尚“0反式脂肪”母婴食用油,0反式更健康!与您一共呵护宝贝快乐成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