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便秘分4种情况,第二最常见,最后一种很罕见,宝妈要区分

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429412.html

齐姐育儿本文为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伴随着期待,一个新生命降临人世,迎接他的爸妈开始新手上路了,这是满心欢喜却又不可避免会存在手忙脚乱的时候。

尤其是某一天,小宝宝突然出现某种不寻常的表现或者状况,新手爸妈估计很容易怀疑自己的判断。

比如,在育儿群里,经常会看到有宝妈发问:“我的宝宝两到三天没有大便了,他是不是便秘了?要不要给他吃点什么催排便?”

其实,这是一个大大的认知误区。

因为真正的“便秘”在医学上是有明确指标性和分类,不是简单的几天没排便就能定性为“便秘”的。

而且便秘按照引起原因来划分,分为功能性便秘和器质性便秘。

想要知道孩子是否便秘,就需要了解与“便秘”相关的四个概念,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一般来说,除了正常排便之外,婴幼儿期间最常见的是偶发性排便不畅,少见的是功能性便秘,罕见的是器质性便秘。

一旦弄清楚了这四者的区别,家长们就知道该如何从容、有效去应对了。

01正常排便。

按照孩子的年龄段进行划分,正常孩子的排便频率是这样的:

1、出生至满月阶段,尤其是在第一周里,大多数婴儿的排便是大概是一日三四次,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可能是五六次以上。只要大便的质地是软的,糊糊状都不用过于担心。2、2月到3月龄这段时间,孩子的消化功能稍微完善一些,大多数婴儿排便频次为一日两到三次。同时也存在一些比较极端的情况,就是有的婴儿可能一周仅仅排便一两次。

这也是由于消化系统变强了,宝宝完全吸收了母乳转换为营养供给身体。

3、3月龄到一岁左右,排便逐渐变得规律起来,大便质地也会变得稍微硬一些,开始逐渐成型了,很多时候孩子会餐后排便。4、到了2岁左右,大多数幼童都形成了较为规律的排便频次,至少是一日一次排便,有时候会一日两次或者两日一次。只要孩子的排便频率大致一致,固体成型而且质地柔软就不必担心。

02偶发性排便不畅。

既然有正常的排便频率,那自然对应存在不正常排便的情况。其中之一是偶发排便不畅情况。

其实就是上文里提到的孩子一两次或者两三天没有排便的情况。

之所以说是偶发,就是因为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小、频次低。

比如一周仅有一次是两三天没排便,而且孩子也没有出现其他不良的身体信号,比如食欲不佳、主观性不愿意排便这类现象。

那么,家长一定要放宽心,这真的不是便秘,这或许只是孩子进食少了或者消化功能好了导致没有转成大便而已。

真正的便秘,尤其是功能性便秘是有明确症状的。

03功能性便秘。

一般在婴童阶段出现的便秘大多数是功能性便秘。

其具体症状有:

1、孩子排便次数减少至每周不超过两次;2、存在有排便困难史,例如有便意但排不出大便;3、过去经常存在排便疼痛或排便费力情况;4、排出的大便形状粗硬,带有便血呈现红色,甚至能堵塞厕所。以上症状至少包括2项,并且持续时间为一个月,才能判定为便秘,需要引起重视。

同时,如果孩子存在轻度便秘,这时候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采取一些简单的措施来预防和改善这种情况。

例如,让孩子养成爱吃蔬果的习惯,尤其是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

水果中,推荐苹果、梨子、西梅等,主食可以多吃粗粮食品,推荐全麦面包、五谷杂粮这些。

还有就是一定要多给孩子喝水,两岁以上的幼童一天可以摄入毫升的水量。

如果是重度便秘,医院进行诊断,由医生开具使用一些促排便的药物,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泻药,或口服或外用。

常用于儿童的口服类泻药是乳果糖和聚乙二醇,外用的自然就是开塞露,当然用肥皂条也可以。

04器质性便秘。

这种便秘其实是一种疾病,而且大多数是原发性疾病,需要进行医疗检查进行确诊,想要治愈也必须进行医疗干预。

婴幼儿常见的器质性便秘通常是先天性巨结肠导致的。

出现这种情况,家长就必须相信医生,寻求小儿外科的帮助,将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这才是呵护孩子身体健康最好的方式。

新手爸妈初为人父人母,肯定会面临许多的突发状况,可能在惊慌失措之医院。

遇上医术医德好的医生,可能只是虚惊一场。遇上医术医德不好的医生,可能就存在过度治疗的问题。

无论怎样,事后回想起来总会悔不当初。

所以,为了减少这种后悔,新手爸妈还是在科学育儿的道路上早做准备吧。

:用知识武装头脑,少走育儿弯路和歧路。

:你家宝宝出现便秘时,你是怎样解决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nkb.com/lcbx/12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