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型紫癜肠套叠并不是一上来就“切”的。
作者
兰蕙
来源
医学界急诊与重症频道
一
《外科风云》第14集末因怀疑幼儿园食物中毒送来一批小朋友,不管是食物中毒还是游泳池水质问题导致的感染,这里边我们认识了一个叫雨西的小女孩。
小雨西痛苦地躺在病床上。
我们先来看看陆晨曦大夫的查房记录。
急诊尿常规回报有蛋白和管型。
虽然剧情中检查过程很曲折,肠套叠的报告还是出来了。
陆大夫教我们问病史很重要。
如此,陆大夫基本可以确定小雨西得的是腹型紫癜肠套叠。
二
过敏性紫癜,你出来!
雨西小朋友父母离异由奶奶带着,显得格外乖巧懂事,却又病重入院。为此小编特意查找腹型紫癜肠套叠的相关资料,想了解小雨西是否需要手术治疗,竟然没有发现相关指南,因此只能对现有资料进行归纳总结。
据文献报道患儿多在3-7岁之间,而男女比为2:1,剧中的小雨西正是上幼儿园年龄6岁左右。大约2/3患者在1-3周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食物中的异性蛋白质可能导致过敏。
大约80%患者典型的发病特点为:紫癜性皮疹、关节痛、弥散性腹痛,有些合并肾炎;皮疹分布于臀部、下肢、消化道,因此会导致胃肠道粘膜充血、水肿,甚至梗阻。
鉴于小雨西为6岁左右儿童,小编查阅了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过敏性紫癜的诊断标准(EULAR/PRINTO/PRES,):
1.皮肤紫癜:分批出现的可触性紫癜,或下肢明显的瘀点,无血小板减少
2.腹痛:急性弥漫性腹痛,可出现肠套叠或胃肠道出血
3.组织学检查:以IgA免疫复合物沉积为主的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或IgA沉积为主的增殖性肾小球肾炎
4.关节炎或关节痛:急性关节疼痛不伴有关节肿胀或活动受限
5.肾脏受累
(1)蛋白尿:>0.3g/24小时,或晨尿样本白蛋白肌酐比>30mmol/mg;
(2)血尿,红细胞管型:每高倍镜视野红细胞>5个,或尿潜血≥2+,或尿沉渣见红细胞管型
注:其中第1条为必要条件,加上2-5中的至少一条即可诊断为HSP;非典型病例,尤其在皮疹出现之前已出现其他系统症状时易误诊,需注意鉴别诊断。
下面,我们来看看小雨西的症状是否如此。
陆晨曦大夫查房,查体患儿有几处瘀斑,腹部有明显的压痛,急诊尿常规有蛋白、有管型,检查结果提示肠套叠。所以,根据小雨西的病情,那是在皮肤紫癜上合并了腹型过敏性紫癜和肾型过敏性紫癜可能,即为混合型过敏性紫癜。
目前无特效疗法,主要采取支持和对症治疗,在此并不展开细说。
三
亲密伴侣:过敏性紫癜与肠套叠
肠套叠是腹型紫癜的并发症。肠套叠发生的患儿中不到5%合并过敏性紫癜,好发年龄在5-7岁;同时过敏性紫癜中1.3-13.6%的患者并发肠套叠,其中一半以上为小肠梗阻。
腹型紫癜肠套叠目前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病例一:保守治疗病史:11岁男孩因腹部钝痛和双下肢紫癜样皮疹7天,送至急诊前1天突发腹痛加重,皮疹扩散至会阴部,近期大便呈胶冻样。
辅检:超声提示右下腹肠梗阻,钡剂灌肠提示回盲瓣肿胀。
治疗:入院后予苯海拉明、氢化泼尼松(1mg/kg/day)治疗,在等待手术的过程中又复查了一次腹部超声,发现病灶已消失,患儿的腹痛症状在随后的24消失之内在逐渐缓解。
7天之后患儿出院,未接受手术治疗。
病例二:手术治疗病史:8岁女孩因双下肢皮肤出现红色皮疹,伴有双侧踝关节、肘关节持续性疼痛入院。
辅检:当时胸片、腹部立位片无明显异常。
治疗:予地塞米松针5mg/d、扑尔敏、维生素C、护胃等对症治疗。
病情变化:入院1天后出现脐周腹痛,地塞米松上调至6mg/d后腹痛缓解,入院第7天后腹痛再发并加剧,诊断肠套叠。
手术:予手术肠管复位后好转出院。
四
解除肠套叠就差“一口气”!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解释:
空气灌肠确实可行:医院自年来门诊复位率90%,未复位成功的在手术时也容易脱套。
凡病程在48小时以内原发性肠套叠,血便症状出现不超过24小时,患儿无明显脱水,无完全性肠梗阻,腹不胀,无腹膜刺激征者均可以灌肠疗法治疗。
五
万般无奈别忘手术探查
1.发病超过48小时,血便症状超过24小时,或全身情况不良,有高热、脱水、精神萎靡不振及休克等中毒症状;
2.腹胀明显,在透视下肠腔内有多个巨大液平面,腹部牙痛肌紧张疑有肠坏死;
3.复发三次以上,或疑有器质性病变;
4.疑为小肠套叠;
5.气灌肠未能复位且有复套征象。
★若您对该类疾病有最新的研究进展,敬请留言与投稿。
参考文献:
1.Wen-chiehLi,etal.DifferentManagementOptionsforAnaphylactoidPurpurawithIntussusception:ACaseReport[J].AcademicEmergencyMedicine,,8(10):-.
2.卢井发,尤聪,等.过敏性紫癜并发肠套叠2例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13(26):-.
3.江载芳,申昆玲,沈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赞赏